阅读历史 |

第989章 君子求诸己(2 / 2)

加入书签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嗯!好!”乐歌应道。

曾参进一步解读道:“这也是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解读!”

“嗯!好!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因为一个人的品德不好而不采纳他的意见。”

“嗯!这种做法是很明智的!好!”

“谢谢乐伯伯!”

“嗯!好!继续!”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以上都是先生讲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君子与小人的不同。什么是君子呢?先生认为: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传名于后世;应该是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等等。当然,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你把这些安排在这里,主要还是为了解读你先生与卫灵公的关系吧?你先生为什么离开卫灵公,是因为他是一个君子。”乐歌道。

“也算是吧!”曾参应道。

“好!继续往下读文吧!”乐歌催促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什么意思?解读一下!”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子贡问先生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座右铭呢?先生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不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强迫别人去做!”

“哦?这就是你先生对恕的解读!”乐歌问。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社会秩序。

“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什么意思?”乐歌问。

曾参解读道:“先生说:我对于别人,我诋毁过谁?我赞美过谁?如果有我所赞美的,必然是我曾经考验过他。他这个人,一定是一生都是走正道的人。”。

“具体解读一下吧!”乐歌伸手示意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