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一十一章 物资(1 / 2)

加入书签

人们有理由高兴!

不管是老掌柜还是三叔张学曾,或是一直奔波在外的李遇春,还是掌握财政度支的孙敬亭和田季堂,又或是主持青城和军令的李慎明,或是跟着孔敏行一直在田亩里打滚的农政司的人,还是王长福,梁兴等人,所有人都是将和裕升实力的变化看在眼里,对很多人来说,他们从天启年间张瀚决心经营草原时开始就充满疑惑……几十年前俺答多次入侵的阴影还存在老人们的心中,青壮年也是从小在蒙古人可恨但十分可怕的故老相传的阴影中长大的。没有人相信张瀚真的能做到眼前的这一切,以军堡推进,从利用火器固守城堡而不战,再到出外野战,再到屡次战胜北虏,敌军未尝一胜,这一切,如果不是各人坐在这青城之中,又有谁敢相信?

除了军事上的胜利,财政上也是解决了这一年一直困扰所有人的赤字难题,前两年和北虏的战争导致军事上和整个和裕升体系都是扩张过快……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和李东学留在李庄的王德榜等人却是相当清楚,从天启二年到四年,两年多时间火器局的规模扩大了十倍,光是工匠已经过千人,机器过道:“哪有这样的道理,这样说法,我是绝不会相信的。”

王鄣一时不知道如何说是好,眼前的这些人都是大同这边的内陆人,绝大多数人连大江大河也没有见过,从北虏的草原到大同,那么多河流都完全不能和波澜壮阔的长江相比,更不要说南方还有那么多条江河与大湖,北方这里只有一条黄河,而黄河就算是在涨水的时间也不能和长江相比,更不要说现在经常是枯水期,就算黄河看起来也是和普通的南方河流相差不多,没有太多特殊之处。

而在大海之上,长江那样的大江又不算什么了,大海之上,一艘大型战舰意味着什么,光是凭报告是没有感同身受的。

王鄣只能道:“此次属下北上,受行军司常政事和同仁所托,再三强调,无论怎么困难,希望军司在明年的造船之事上给予台湾那边支持。事实上我们的贸易所得,造船使费差不多是够了,只是木头,布匹,麻布,各种需要用的铁器,包括铁钉在内,所需量极大,木头的要求也很高,这就要军司大力配合了。”

一听说不是要钱,各人倒是松了口气,李慎明笑道:“要多少东西,特别是铁器,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弄的这般正经,我还以为要讨多少银子去,王鄣你着实讨打。”

王鄣深吸口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