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七十三章 门路(1 / 2)

加入书签

这一次张子铭的队伍中有大量牧民存在……草原上汉人数字稀少,现在大量的汉民都是直接被军司移走了,当初打板升地时就是打定了把原本草原汉人分散安置的主张,和记的农政司对开荒种地有全局性的总体规划,在人手的运用上有独到之处,包括怎么种地都不是以前的汉民能掌握的,打乱分散使用更易于管理利用,另外就是这些汉民虽然饱受欺压,但九成以上全部是自己跑出塞外到蒙古人地盘,其中有一些是亡命之徒,在内地有案子逃跑,大半是当年被劫掠的汉人或汉人后裔,也有一些是常年行商,索性就住到蒙古人的地界,更有一些人是白莲教的人,对大明有相当大的敌意……事实上这些教徒敌视任何一个政权,从宋的方腊到明的唐赛儿还有清乾隆年间的白莲教大起义,这些教徒都是天生的反贼。张瀚可不想自己四处扩张的同时背后有一群反贼随时会生事,所以把几万汉民都分散了的同时也就杜绝了后院起火的风险,而且内情司的人一直盯着那些教徒,防止他们重新串连,至于牧民,也是放归各部之后就随意流动了,张子铭雇佣的多半是住在板升地附近的牧民,原本大家就相识,但那会是牧人们高高在上,汉人们卑躬屈膝,现在则是反过来了,他是东主,这些蒙古人是伙计,看着他们在自己的命令下做事,向自己鞠躬行礼,张子铭心中有难以压抑的快意……这种心理或许不是很健康,但对长期生活在板升地,备受欺凌的汉商们来说,这样的心理再正常也不过,也绝不会有人感觉张子铭做的不对。

就算是被雇来的蒙古人,对张子铭的态度也是相当的尊敬和感激,没有人雇佣他们,在这个不太需要人手的时期也只是能闲在家里,也来之后就意味着可以多赚不少,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之中,张子铭和一群同伴看着伙计们把货物盖好,货物是以果蔬为主的,也有很多晒干的蘑菇一类吃食,还有干果蜜饯一类的汉人零食,蒙古人其实也很喜欢。

从板升地到这里是相当遥远的距离,但因为是头一回送货过来,各人对道路和安全还有贸易量的大小都是有相当疑惑,谨慎之下过来的汉商并不很多,带的货物就更少了,十一个青城商会的汉商才带着一可是伤眼的很,近来蜜蜡很吃香,不少人托我从口内买过来,口内这东西又少又贵,都是富人用的,要不是和记的屯堡堡民日子着实好过,谁家舍得买这东西。现在打通这条线,这个俄罗斯人说是有源源不断的供应货源,这岂不是个财路?”

“确实是!”张子铭终于打起精神来,这一次北上各人是合股,以前也早就用商会的形式合在一起做生意,有钱赚是大家按出钱多少来分,象是张瀚当年在天成卫搞的那个商会的形式。

其实张子铭几个理事在和记也是有股份,但张瀚并未禁止他们做自己的生意,只是在和记也多承担一份责任,和马超人李大用等专职的和记股东理事有些不同。

“还有就是珍珠,和蜜蜡不同,珍珠就只有军中和军司的有钱人才买了,蒙古人也会买一部份,如果货源足,可以往大同和延绥一带卖,也多少是个财路。”

“还有一些你万万想不到的东西。”傅青铭笑道:“望远镜和一些银制品,我看了,都很精致,应该销的动。”

“望远镜?”

“是啊。”傅青铭忍不住又笑起来,他道:“俄罗斯人开始想卖望远镜给军司,结果外贸的人拿出更好的……当时他们就傻眼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