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全力(2 / 2)

加入书签

用现代的体制解释就是政事堂是现代的内阁,专掌政务,兼顾军务。而枢密院就是参谋长联席会议,专掌军务。

军情和内情就是对外的谍报组织和对内的特务机构,直属张瀚指挥。军法司将来应该归于政事堂,算是文官节制武将的有效手段。

张瀚是一个体制迷,他一向就认为最坏的体制也比没体制要强。

只要把体制确定起来,很多事情就会有章可循,不会陷于人事斗争或内乱。

当然现在的体制也是摸索中逐渐确定下来的,张瀚再强也是从一步步摸爬滚打才确定下来眼下的这一套体制,从目前的和记来说,眼下的这一套最为合适不过,能人尽其用,各部门和地方对接良好,发挥和记行政效率高和有能力精细化管理的长处。

若是将来真能混元一宇,可能还要在地方行政和监督上有所变化,毕竟到那时统治的地域太大了,也太复杂,眼下这一套未必就能很合适放在整个天下来用。

在蒋义离开之后,几个护卫照样站在侧门和正门两侧,同时还有游动哨在院中游走,在高处也有监视哨位,从高处用望远镜俯瞰,可以判定大半个军堡里的情形,真有什么不对可以立刻发现。

从关防上来说算是外松内紧,张瀚带回来的护卫都是精中选中,外穿布袍内藏铁甲,刚刚真有什么不对,赖同心和他的张瀚未必放,就是王长富自己也没有多少心气去前线指挥大军作战了。

就现在这样也还是挺好,只要张瀚信任不失,自己在中枢的位子也就是稳的,将来也是勋臣中的一员,并且排名肯定会相当的靠前。

张瀚和王长富说了两句,自己开始专心吃混沌,杨秋和王勇对视一眼,杨秋先开口汇报在新平堡和外围的安排。

“新平堡我们安排了二十一个行动组,十三个情报组;在外围的诸堡,东到张家口,西到杀胡堡,南到灵丘,以大同府城为核心,还有左卫城,阳和城,我们共安排了九十一个情报小组。做到了千总以上和所有的有品级的文官都有人盯着……”

张瀚停了筷子,有些吃惊的道:“你们把全部人手都弄到大同这边来了?”

“宣府和京师蓟镇关门还是有一些人手留着。”杨秋道:“不过九成以上的人手都到大同这边来了,其中行动组人员在新平堡的最多。”

张瀚点了点头,并未反对。

这一次回新平堡不管怎样都算是一步险棋,是把自己放在最危险的地方,军情司把大部份力量放在保护自己安全上并没有什么不妥。

每个行动组人手不一定,小规模刺杀行动三个人五个人就能行动,有的大规模刺杀行动象对努儿哈赤的那次,一百多人分三队,这就是大规模大编制的行动组。

当着众人杨秋没有说每个组的具体人数,但张瀚知道应该不低于二十人一组,也就是说军情司最少在新平堡就布置了近七百人,对总人数不超过两千人的军情司来说,其还要维持在辽西到宽甸和辽东各处的情报线,甚至包括一路南下到福建和台湾的情报线,能抽调出这么多的人手,足可证明杨秋是以赴。

甚至杨秋本人也在新平堡公然露面,也是拉一些关注在自己身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