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 南都(1 / 2)
黄宗羲面露厌恶之色,拱手道:“宗子兄没有别的事,弟就此告辞。”
“等会。”张岱道:“你们想在江南禁和记商行,禁和记贸易,是不是?”
“确实有此意。”黄宗羲道:“最近弟奔走于途,就是想做成这件事。江南一脉,南直与浙江本来一家,理应声气相连,苏州,松江,常州,还有南都,弟都要奔走一番。当然还有湖州,杭州等处,亦是要走一走。”
“徒劳无功罢了。”张岱摇头了摇头,脸上又是那副似笑非笑的神色。
“道不同,不相为谋。”黄宗羲不打算和张岱在方府门前争论,刚刚方从哲的表现叫黄宗羲十分失望,对张岱也是一样的观感。
张岱却不打算放过他,拉着黄宗羲道:“方相老成谋国,其实早就看透一切,所以今日不肯附和你,也不愿凭白无故的去得罪一大群人。况且,我和方相心里都明白,眼下的事过一日算一日,根本无能为力,我们这些人,从井观天惯了,只有稍加了解才知道自己在世情上有多浅薄,所为之事,又是有多苍白无力。”
黄宗羲冷笑道:“宗子兄是不是言过其实了,和记一个商家行事,虽然在北虏身上占了便宜,也有海贸,诚为可虑。但如宗子兄所言,似乎亡国就在眼前,这岂不是可笑之至么。”
“唉,空谈无益。”张岱脸上那种嬉笑不拘的神色终于消失了,他道:“来此之前,就知道启东先生还有你们打算上疏,黄石斋上书之后,听说京师已经有了动向。真是糊涂,我看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你也不要同我急,我带你去南都看一次你就知道了。”
黄宗羲无可不可,反正他要往南京去,张岱并不为黄宗羲所喜,但毕竟同为绍兴人,也同是书香世家子弟,阶层相同,而张岱的学问异常扎实,一路攀谈也不会寂寞。
最妙的是张岱虽带着四名健仆和两个小厮随行,众仆人都是鲜衣怒马,张岱本人却是骑着一匹健驴。
“我这驴不便宜。”张岱还是公子哥儿的脾气,指着眼前高大的黑驴,说道:“看见没有,黑色皮毛似要浸出油来,四蹄盖雪,这头驴花了我五道:“这里最显眼的地方,太冲已经看到了吧?”
“诚然。”黄宗羲一脸别扭的道:“已经看到了。”
他们是顺着人流走过来的,当然早就是看的一清二楚。
从聚宝门这个南门进内城,人流拥挤不在话下,张岱带着走的路线也是最为拥挤的地方,当真是人如潮水一般,到了三山桥附近,由于这里水道密集,往来的商人可以借着船运来上下货物,同时还是南京城里最热闹的娱乐区……这里原本就是为商人准备的。大明太祖皇帝最厌官吏贪腐,也是由于其少年时受了蒙元官吏欺侮的原故,所以对官员吏员管束都相当严格,待遇其实只是比普通百姓强一些而已。在太祖的认知当中,官员如果追欢买笑,流连声色,则必然开销巨大,钱从何来,当然是要从百姓头上搜刮。为了杜绝不良好的风气,从明太祖时期开始,官员不准出入妓家,违者必被重罚,所以当时太祖皇帝在南京开设的大量的官店就是为了服务商民,而非官员士绅,更不是生员。
太祖年间对读书人管束甚严,国子监是生员最集中的地方,三天两头就有国子监生被严厉的处罚,打屁股抽鞭子是常有的事,监生自杀一年到头不绝,当时的坐监和坐监狱也真是差不多,国初质朴的风气就是这么维持下来的。
现在当然不同于洪武年间了,到了晚间,那些宽袍大袖衣冠楚楚之辈多半不是商人,而是官员或是有功名的名士们,他们出身世家,身家富贵,又有情操和本事,当然大受名妓欢迎。
秦淮河两岸不知道有多少类似的传奇,以晚明时最为昌盛。
成国公迎娶名妓,动员五千家丁和南京的京营兵,一路打着灯笼火把,半个南京城都被照亮了。
钱谦益是东南文坛领袖,照样公然迎娶柳如是,没有人说什么不对,却成了一时美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