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八百五十二章 招募(2 / 2)

加入书签

正式的学者教授最少一年几千金路易或是英磅,一些小有名气的青年学者也有相当优厚的报酬,既然在地缘上做不到吸引人才,也就只能砸钱了。

好在欧洲那些学者可没有中国这边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傲气,也可以说是迂腐。在大明这边不好和欧洲对比,比如教授没有办法单纯的对比进士,但其实从学术的角度来说,进士就算是大明顶层的读书人,这一点和欧洲那边大学的教授学者感觉差不多,不过中国的进士在官场上算是刚起步,这一点又是和欧洲那边截然不同。

读书可以解决一切,唯独不是学术生涯的开始,东西方两边对待学识的态度,也是十分有意思的很。

“这是显微镜,可以观察微生物,也是刚刚出来的最新的成果。”何塞接着介绍下去。

“嗯,我来看看。”孙敬亭对眼前的工作还是很有兴趣的,他开始研究起来。

……

“长庚,今天军令司那边到了几样新机器,可能你会很有兴趣!”

明亮的灯职却不仅是每个司的司正或公司的理事,而是司官兼理事的几个最高层的大佬,孙敬亭和李慎明等人,用底下玩笑的话来说,这几位算是和裕升的阁老,地位远在普通的理事或司官之上。

“哦?”被称为“长庚”的大约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大名叫宋应星,是宋应升的弟弟,个头中等,身体看起来魁梧壮实,在百姓中这算是好身材,在文人和官员中就有些过于壮实了,他的长相也是南人北相,浓眉大眼,脸庞上也有一些坚毅和果敢的气息,就是习惯皱眉和歪头,有些破坏了自己的气质。

“我已经打过关照了。”宋应升坐下来,有个仆役送上泡好的香片,他喝了一口,神色惬意的道:“过几日我们杂项局的研究所要研究这几个机器,你到时候和我一起研看就是了。”

“可惜我当初被分到农政局的研究所。”宋应星道:“每次看这些东西,还是太麻烦了些。”

“呵呵……”宋应升笑了几声,毫无同情心的道:“谁叫你当初在农学答卷上太过优秀了。”

“其实弟所答的卷子,是十分简单的东西。”

“说是简单,”宋应升目露沉思之色,缓缓说道:“但我兄弟二人,由江西至京师,一路所见,会按农书里种田的,万中无一,知道故往记录在书上的学识,按书中学识来种田,再加以改进的,那更是百万中无一人了。”

“所以,”宋应星道:“我还是最佩服玄扈公,当然也佩服孔至之。”

宋家兄弟二人都是举人,现在李庄这里的举人身份的官吏和研究员也很不少了。

张瀚一向的态度就是知识远比黄金白银要昂贵许多,军司每年近百万的日常开销里,拉拢和收集合格的人才也是重中之重。

固然传统的秀才举人并没有什么用处,那种只识读八股文章的张瀚也是看不上他们,但象宋家兄弟这样,举人身份加上精通杂学,那就是另外一码子事了。

欧洲的科学家招募不到,本土的杂学专家也能当半个科学家看了。

宋应升的杂学水平在各种机器的收集和建造上,所以顺利的当上了杂项局研究所的所正,待遇很好,宋应星则是被分到了农政司的研究所,也是所正级别。

在当初应募时,宋应星在农学上的搜集就很被孔敏行重视,如果不是宋家兄弟坚持只留在李庄,并且只做研究工作,其实这两人都可以被授为主事级别,手握真正的实权了。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