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河边(2 / 2)
现在的河水当然没有冬季和春季那么冰冷,正午时还能下河游水玩乐,但早晚河水还是冰凉,主要原因就是山洪水较为冰寒。
一群旗奴在河边浆洗衣物,见到这一群骑队过来,他们赶紧跪下不敢抬头。
几个护兵策马在夹堤边行走,只要这些旗奴敢抬头,他们就会立刻冲过去把人全部斩杀。
李明礼有些紧张,因为二丫平时也喜欢到河边来洗衣服,河水流速大,又因为居民少,也没有人把脏东西扔在河里,河水相当的干净,在河边的青石上洗衣服比在井边洗要舒服和快捷许多。
他使劲瞄了几眼,见跪下的全是包衣,并没有二丫的身影,顿时放下心来。
但李明礼立刻在心中责备自己,他感觉自己太过自私了些。
怀着矛盾的心理,李明礼把目光看向两拔前行的人马。
明显皇太极的随员护卫素质要更高一些,骑兵们排成三人一列的纵队,远远的散开哨骑和架梁马,随员和皇太极在中间被保护着,明甲的骑兵用警惕的眼神看向四周,随时察觉着四周官庄和旷野中人类和鸟兽的一举一动。
就是皇太极本人也是相当出色,没有人怀疑皇太极本人的战斗力。
在很多传言之中,四贝勒在做战时最为勇猛,在最关键的萨尔浒之役里,杜松所部用车阵和程的身份只是包衣,他是在万历四十七年和族人一起主动选择了投降,和很多不得志的文人一样,范文程敏锐的发觉后金入侵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他主动投降,并且替后金上层出谋划策。
但可惜的是现在主政者是努儿哈赤,老汗的一生都是在与大明的斗争和猜疑中度过的,并且努儿哈赤是在李成梁的总兵府里学习了战阵之法,大明武夫和文人的矛盾根深蒂固,努儿哈赤对辽东的将门还有几分香火情,从他对大明降将的态度就能看的出来,投降的武夫哪怕没有几个部下也能获得善待,而投降的文官要么直接杀掉,要么也不当回事,满文老档里关于大明文官的记录寥寥无已,对将门则是另外一种态度。
底部文字链推广位
本书来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