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游历(1 / 2)
大庭广众之下,杀人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几个来闹事的举人当然也考虑过和记的反应。
只要不动手和没有性命之忧,闹一下就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
在今天这样微妙的时刻,傍晚之前,这几人的名声就会在整个京城传扬开。
有人会厌恶他们乱出风头,但肯定有相当多的大佬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并且会给他们进入核心圈子的机会。
人生难得几回博,几位举人在来此之前已经衡量过利弊了。
“在下是河间府举子王立志。”
“在下河南睢州举子李梦辰。”
不等和记的人有所反应,几个举子开始纷纷自报家门。
李梦辰报了自己籍贯和姓名后,又慷慨激昂的道:“我辈此来并不是要与和记为难,和记是大商家,且张大人也曾多行善事,我辈岂能不知好歹,只是凤磐公的子孙如果对大明有觊觎不臣之心,是不是对得起今日的这两个牌匾?公道自在人心……”
李国宾强压着火,说道:“这什么乱七教原本就远远不如南方,象是浙江和南直隶的一些地方,乡试人数相当的多,而且很多都已经是成名的名士了,比如当年的徐渭徐文长,那是何等的大才人物。结果就被乡试给涮了一生,不管怎样都迈不过那道坎。
能在江浙过乡试关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精英中的精英。明清之际,中国的精华核心部份其实是有北往南转移着,不管是经济重心还是文化,其实都在由北及南。从进士榜到状元榜,浙江和南直隶,也就是江南,还有福建这三个省遥遥领先,江西原本也很牛,在明清时逐渐落后了,但仍然是科举最重要的大省份之一。
在这些地方想出头,那是难之又难了。
但在这个秀才所在的河南,北人中的精英实在相对有限,乡试时的竟争对手是什么水准,这个秀才也相当的清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