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东行日记(一)(2 / 2)
或许是因为血脉的关系,他对西欧的文化很感兴趣,我与他分享了我在海上漂泊时所作的诗歌《俄狄浦斯王》,他竟然能猜出我是在讽刺路易十五国王的摄政王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二世,对世界另一端的了如指掌,让我们这些西欧人都很是惊诧。
作为交换,他带我们参观了他私人的礼拜堂,据他所说,大熙帝国的官吏是不准有宗教信仰的,只能崇奉“孔孟仁道”和其他世俗思想,这是大熙帝国的开国皇帝就定下的法规,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在马六甲城这种远离大熙帝国核心国土的地方,也就没什么人会来监管了。
这位牛总制是一位基督教徒,但他信仰的是东方教派,据说是大熙帝国第一代南洋总制孙元化所创立,类似于英格兰的圣公教的组织形式,遵从《真约圣经》,否定三位一体论,认为耶和华和耶稣也只是如东方的孔孟一般的先贤圣人,教首大祭司既是圣经之中的“麦基洗德”,以传播“真理”为己任。
罗马教廷很早就将东方教派宣布为异端,但显然天主并没有绝罚异端的能力,东方教派随着大熙帝国的扩张而飞速传播,即便是在西欧,西班牙、苏格兰、爱尔兰等华人较多的国家和地区,东方教派的信徒也在日益增长之中。
东方教派在欧洲的飞速传播或许也与西欧各国的君主和贵族尝试摆脱天主教影响有关,天主和圣子成了凡人,麦基洗德人人都可以当,那些君主贵族自然也就不需要在推崇罗马教廷了,不过我一贯不怎么关心政治,对此并没有什么深入的研究。
我们在马六甲城里停留了几天,得到了一张纸制的通行牌照,拥有此牌照,便能在马六甲以东的各国之间自由行动,这是大熙帝国为了方便各国商队贸易而采取的措施,若没有这个通行牌照,便只能办理临时牌照前往固定的港口商埠通商。
告别了马六甲城和牛总制,我们沿着海岸向南而行,在马来半岛南端,还有一座繁荣的城市,名叫狮城,这里是入大中华帝国后的第一个藩封国兴国的首都,处在关键的贸易航线上,虽然只有狮城和附近几片岛屿的土地,但却是大熙帝国最为富裕的藩国之一。
狮城听说原本是要藩封给大熙开国皇帝的弟弟,但后来发生了严重的贪腐案件,皇帝将其弟弟依律法处决,十几年后才将此处藩封给了一位姓杜的开国功臣的后代。
我们并没有进入狮城去参观,而是远远在船上眺望,港口附近的山崖上立着一个醒目的石像,卡普顿船长告诉我们,那就是那位姓杜的开国功臣,他曾经当过大熙帝国的宰相,后来率领使团拜访了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东非、东欧等地的国家。
他在中东地区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并迎娶了一位阿拉伯的妻子,回国之时,奥斯曼帝国的皇帝为奖赏他对两国的外交贡献,还给他赐予了帕夏的称号。
我对这些历史故事并不太感兴趣,如今满脑子只想着什么时候能够到达大熙帝国的国境、登上大熙帝国的国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