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六十八章 两师徒的惊讶(2 / 2)

加入书签

他的心思如同流淌的溪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到笔下的世界里。

张营长知晓莫唁又有了的新创作灵感后,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莫唁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于是毫不犹豫地给予了他最大的支持。这份支持并非微不足道,相反非常重要。

没有张营长的支持,他可没办法安心创作。

终于,在他回到部队的第三天,他便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中篇小说的创作。

再次检查一番,发现改无可改后,便将手稿投递了出去。

他的驻地离燕京非常近,想来邮件要不了多久就会到姜玉楼手中。

……

《最文学》第二期如期上市,上市首日读者便排起了长龙,风头甚至盖过了《当代》文学杂志。

只是第二期上市时间尚短,口碑有待发酵,销量数字也没有统计出来。

“社长,您的邮件!”

这天下午,姜玉楼正在看稿子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人敲响。

他抬起头,看到来人后,微微一笑,是刘振云,“小刘啊,真是麻烦你了!”

刘振云面色如常,将门关上后,递上一封邮件。

“社长,是莫唁邮寄的稿子。”

莫唁,难道他的中篇已经写好了?

不能够吧?

姜玉楼脸色诧异,迟疑着接过了邮件。

他打开邮件后,果然是一份手稿。他随手一番,估摸着小说字数超过三万字。

姜玉楼回忆着,现在距离莫唁回到部队也没多久。他记得莫唁回部队前都只是在完善大纲,正文是一个字都没动呢。

抛去邮寄稿件的时间,他每日至少能产出一万五千字的作品,这速度在当年手写稿件的时代简直是奇迹,即便是放在如今电脑普及、打字如飞的年代,也足以让人惊叹。

莫唁的写作效率,足以让那些每日三千字的网文作者们羞愧难当,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的勤奋和才华,让人不得不佩服,也让人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姜玉楼不禁又想起后世的那段采访,莫唁说他之所以练就了一番超过的手速,就是为了写更多的文章,赚更多钱。

要不怎么说莫唁是个高产作家呢,就写作速度而言都要赶上他了。

“小刘,你去忙吧。”

感慨一阵后,他才想起刘振云还在办公室。

刘振云走后,姜玉楼仔细地翻阅了莫唁的这篇小说。

中篇小说的名字叫《透明的红萝卜》,他有点印象,也算是莫唁早年间的代表作。

如果说《售棉大路》和《民间音乐》这两部作品在初次创作时还有模仿痕迹,那么《透明的胡萝卜》就不一样了,连姜玉楼看完都有一种惊艳的感觉。

这部小说的构思是新颖别致的,不能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小说有三个主题,它不是简单的三种主题的其中一种,也不是它们的相加,它们是相互渗透相互体现的。

“写得好!”姜玉楼将稿子放下来,激动地站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这部小说非常特别,如果运作的好,说不定能那个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嘿嘿,运气啊,这下第三期的头条作品不就有了。”

姜玉楼很高兴,又为自己无意间挖掘到莫唁这尊大神感到得意。

想了想,他决定亲自告诉莫唁这个好消息。

于是,他写了一封信。

“莫唁,稿子我已收到,写的非常好,可以在《最文学》第三期发表……”

洋洋洒洒写了五六百字后,姜玉楼才停下笔。

将信纸塞进信封后,他又写上了莫唁的地址,最后黏上邮票,只等投到邮箱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