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71 章 捐赠(二)(重写)(2 / 2)

加入书签

酸酸菜挺好吃的,放足了油盐辣椒炒出来,再放点腊肉丁……

姜海蓝越“说”越馋,她果断决定今天回去炒一个!

【后来学生们在学校就能吃上免费午餐,可真是省了不少事。】

【对不少家庭来说,也是节省了开支。】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生活在星际时代的你们也许难以理解,这是多么的……】

——

姜海蓝还在叭叭叭,生活在唐朝位面的韩愈沉沉地叹了口气。

不,我们理解。

我们比你还要更理解这件事。

毕竟我们这个时候的孩子,莫说是上学,莫说是午餐,能不能顺利长大成人都是很大的问题。

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事啊。

他这样想,脸上却浮现出欣羡的表情。

天幕上那个世界的大人们,能够想到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没有午饭吃,给他们提供免费午餐。

这实在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如果可以,他也想“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孩子们吃得饱穿的暖,让孩子们能念书。

奈何……

韩愈无奈地摇了摇头

未“达”又如何“兼济天下”?

北宋位面的王安石则在想另一件事。

姜海蓝所说的“爱心人士”也就罢了,历朝历代都有施粥捐粮的善人。

但她说中央拨款……

天幕上那个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农村地区读书的孩子想来也不会少。

要让孩子们读书期间能吃上免费午餐,每年要拨多少款啊……

只是粗略一算,王安石就觉得心快要跳出来了。

天幕上那个国家,且先不说他们愿意花费一笔巨款来为孩子们做这样一件事。

单单说,他们为什么有那么多钱呢?

他们修宽阔的道路,修天桥,修高速公路,修铁路,修乡村路……

能够达成如今的规模,那钱不是如流水般花掉?

他们为什么会有能做这么多事的钱?

因为姜海蓝所说的工业化吗?

所谓“工业化”,如此神奇吗?

他想着天幕上那个世界,想着他的改革,想着历史喵所说的“熙宁变法”的结局。

再多的想法,最终也只化作声声叹息。

——

参观完学校后,学校领导们带着大家去了他们会议室。

一行人围着椭圆形的长桌而坐。

首先是聂暄妍说:“……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够改善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

乡领导也发表讲话,“感谢聂律师和行知所对杏华小学的捐赠,对孩子们的关心,同时希望杏华小学全体师生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最后是校长,他表示感谢聂暄妍等人的捐赠,感谢乡政府对学校的关心和对孩子们的关爱,学校全体师生将更加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大众给予的关怀。

姜海蓝面带微笑,正襟危坐。她眼角余光扫到杏华小学安排拍照的人拍好照片后,起身去找对方。

提出和对方加个VX,请对方把拍的照片发给她一份。

对方没有多问,爽快地答应了。

姜海蓝松了口气,要是没有拍照片回去,琳姐得炸。

——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所以天幕之下的世界,看到天幕上那群人“讲话”、“拍照”,骂他们装模作样的人也不少。

但姜海蓝没开弹幕。

一行人也都听不到其他世界的人们说了什么,好的也好,坏的也罢,半个字都听不到。

大家完成了捐赠,拍了照片,各自出简报,这件事就做好了。

律师出了钱。

学校得了新课桌和新凳子。

乡政府也了了一桩事。

离开学校时,姜海蓝看着时间,没有关直播。

她坐在副驾驶位,右手支着下巴,给她以为的“未来人”讲这个时代的学校和九年义务教育。

【三到六岁

读幼儿L园;六到十一岁读小学,嗯??来[]ap;ap;看最新章节ap;ap;完整章节,一般来说,小学六年,好像有些地方是五年吧?十二岁到十四岁,读初中,初中三年。】

【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小学六年加初中三年,这九年,就是义务教育阶段。】

【什么意思呢?就是所有适龄的孩子,不论男女,不论出身,都必须读完小学六年加初中三年。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制度,适龄儿L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

姜海蓝继续介绍道,【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普及性、公共性、免费性。】

【嗯对,我们这个时候,因为经济还不够发达——我们还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嘛——所以只能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让孩子们免费读完小学和初中的九年。】

【下一个目标就是十二年义务教育,让孩子们读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再下一个目标自然是加上大学的四年,十六年义务教育。】

“讲”到这里,姜海蓝伸手挡住嘴,轻咳了声,【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希望我有生之年能看到那一天吧!】

——

天幕之下。

各平行世界听懂了姜海蓝在讲什么的人们:“……”

你知道你在讲什么吗!!!

那个“免费午餐”已经够神奇了!

你们居然还有九年义务教育?

什么叫不论性别、不论出身,所有适龄的孩子必须读完九年书啊?!

你真的不是在信口开河吗!!!

质疑者难以理解。

“不!我不信!他们国家怎么可能能够做到这种地步?”

“世家、贵族、官僚,上面的人怎么会让广大庶民也能够读书?”

“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读书,这听起来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她说的那个免费午餐就已经很假了,说什么九年义务教育,她知道这是多大的一笔开销吗?哪有朝廷能够支撑得起?”

“他们那里大人那么多,孩子应当也是非常多,让诸多孩子读书,这得需要多少学校,多少夫子?”

“她知不知道她说的话有多异想天开!”

……

信任者认为有迹可循。

“姜海蓝可从来没有讲过假话。”至少没有被他们发现她撒谎或吹嘘。

“又不是没有看到他们的高速公路和村村通。”孩子们免费读书的花销跟高速公路和村村通比起来,哪个更费钱?

“天幕上那个国家,早就没有王朝了,还会有世家和贵族吗?”

“所有孩子都必须读书,听起来真像是一个梦,不,做梦都梦不到这么好的事情!”

“难怪,之前就觉得姜海蓝遇到的人格外的……好沟通,原来是因为他们读过书。”他们并非是什么都不懂。

……

明朝位面。

王守仁负手而立。

他望着天幕,一动不动地站立着,直到脖颈酸痛为止。

“九年义务教育”,姜海蓝所说的这几个字,被他翻来覆去不知道念了几遍。

纵然觉得不可思议,觉得难以想象,但想到在不知道多少年后的世界,他们的后世子孙,居然无论出生富贵或贫寒,都能读书识字。

王守仁的心就“砰砰砰”跳个不停。

我愿意相信,他想,我相信,我希望,将来真的可以做到如此。

只是不知道,孩子们读的书里,有没有他王守仁的名字。!

泠水七弦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

:,

希望你也喜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