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9章 悲痛(2 / 2)

加入书签

丁令光看事情十分透彻,手段也是雷厉风行,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行差踏错。若她是个男子,必是霍光、文王一流,上可以安天子,下可以令不臣。

可是丁令光的身体,并不能长久地辅佐萧统。丁道迁殁后,丁家也四分五裂,剩下的年轻人们远不成什么气候。

这就使他更生了考验萧统的心思。他故意令萧纲、萧纶全权领一州事,令萧缵、萧续亲自去前线领兵,还让萧绎在萧统思过时接替他的职务,并不是觉得他们能够取代萧统。恰恰相反,他想看看萧统自身有多大的才能,想看看他能否沉得住气,压制他的这些各怀鬼胎的兄弟们。

倘若他不能够平衡好各方势力,反而使自己落于下风,那时再更易太子也不迟。

更易太子是大事,他也不是拎不清的人。战国时赵武灵王初立公子章为太子,后来武灵王宠幸妃嫔吴娃,改立她的儿子公子何为太子,并传位于公子何——也就是赵惠文王,自己当主父。后来赵武灵王又自觉对公子章有愧,想要改立公子章为太子,却反被惠文王幽禁,活活饿死在主父宫里。

萧统虽然天真,但太子之位牵扯到的不止他一个人。太子之位关系到兴亡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多少只手操纵着。他即便是皇帝,也要受限于世家大族,毕竟没有这些士人的血缘纽带支撑,王朝就没有这么强大的凝聚力。反复改易太子只会加剧事态朝不可控的方向而去。

但是若是让萧统轻易地就继承大统,也不可能。

他的这些弟弟们,都各自有各自的本领,若他有能力驾驭他们,这将是比士人更好用的利刃。若他被这些人反噬,也能磨炼他的手段。

毕竟作君王,只有仁德是不够的,要恩威并施才有权威。刘备、诸葛亮等人受名声所累,才致困于巴蜀,屡次北伐不得结果。以致后来姜维北伐屡败屡战,还被蜀人用“民有菜色”“穷兵黩武”这样的字眼评价。

而曹操纵容军队以人为粮,孙权首鼠两端,反而没有人过于苛责他们的道德。因为曹操有铁腕,手握百万雄兵,威风凛凛。而孙权虎踞江东,虽然两面三刀,却为东吴谋得了巨大的利益,更是以一己之力发展了江南,使世人可以南退。

乱世之中,仁德并不是必要的。能结束这个乱世,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才是真正的仁君。

萧统若是能理解到这一点,他自可以安然退位,追求佛法。

他虽然嫉妒这个儿子有一群人帮衬,又有大好的年华,可若是萧统真的有那样的心胸手段,他就只剩下自惭形秽了。

可他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萧统在二十六岁这样的年纪就早早离世,留下一个垂髫幼子,和几个如狼似虎、虎视眈眈的兄弟。

且不说萧绎、萧纪这些人比萧欢也大不了多少,如今萧纲和萧续正值壮年,若他立萧欢为皇太孙,那才真的是众矢之的。

思前想后之下,他还是选择召回萧纲,改立他为太子。而封萧欢为豫章王,邑两万户。

这样,既平衡了各方势力,也不算亏待了萧欢。

只希望萧欢以后,不要恨他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