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4章 此手法着实了得(1 / 2)

加入书签

他运用阙庭神目仔细观察,发觉无论是墙壁还是地面的地砖,皆隐含特殊气息,似乎是用了辰州特产的朱砂涂布四方。

这些朱砂有效阻挡了不少巨型毒虫侵入,陈玉楼等人躲藏于宫殿内时,毒虫数目比外头少了许多。

此外,因朱砂含有水银成分,其散发的独特浓烈气息遮蔽了整个大殿的地气气息。

之前许诺试图用阙庭神目探寻,也没能找到宝物之气。

显然大殿里玉石、宝石等所散发的宝气完全被朱砂的特性盖过。

这是许诺首次发现阙庭神目的不足。

殿内层层朱砂涂抹使得整个大殿光彩照人,也令许诺的搜索变得棘手。

幸好金纹蟾蜍蛊依靠其天然本能不受干扰,依旧准确指出宝井的位置。

许诺心中明白,瓶山内部倒影红尘世界里最珍贵的物品都在这口宝井之中。

这里是唐宋两代尤其宋朝皇室炼丹的核心所在,无数金玉珠宝、炼丹器具以及难得的药材都汇聚于此。

随即他走进后殿中心,只见一块巨大的玉石雕刻的盖子躺在地面中央,上面雕琢了诸多栩栩如生的珍禽异兽和奇异花草。

这块盖子直径超过一丈,极为精致。

刚一看到,许诺立刻明白,这块玉石盖子不仅封住了宝井里面的气息还掩藏了所有的灵气与丹药味道。

如此布局可见,瓶山丹宫宝井的保密程度之高。

若无几分能耐或运气,想寻得宝井的具体位置还是需要耗费一番工夫的。

此刻,陈玉楼、鹧鸪哨、红姑娘等人也皆紧随许诺其后,踏入了这宏伟的后殿。

众人目光一触到中间的玉石盖子时便亮了起来,“不得了,这居然不是普通的汉白玉,而是正宗的上好玉石。”

“这般大的盖子,单是原材料就足以价值连城啊。” 陈玉楼对此颇懂行情,自然一眼便看出了此物之珍贵。

但紧接着,陈玉楼的神色却黯淡下来。

如此巨硕的玉石盖子,根本不可能整体运走。

除非将其打碎带走,但这又会使它的价值大为减损。

即便侥幸运出,要找到合适的买家同样不容易。

正为此事发愁之际,许诺心头却另有所思。

这块玉石盖子镇守宝井至少有数百年,材质独特不说,还长年吸收瓶山地气及宝井内丹药之灵气,早已颇具灵性。

倘若仅作贩卖实为可惜,不如运回去用于布置风水格局。

无论是作为药田旁坚实的靠山石,抑或是凤凰寨内的镇宅风水石,均极为适宜。

而自己若有意于湘西创建洞府,择地无疑当在靠近凤凰寨之处。

将此物转运过去倒不失为一个选择。

想到此,许诺立刻唤来陈玉楼,请卸岭力士们帮忙进来作业,打算利用绳索和撬棍,先小心翼翼地把玉石盖子完整揭下,暂搁置到大殿角落。

之后许诺自可用那壶中日月空间将其收纳,绝不存在容纳不下的问题。

卸岭力士们的效率着实高超。

不到一刻钟功夫,在七八条壮汉齐心协力下,通过绳索、撬棍之类器械,已经成功将玉石盖从井上揭起,并搬移至殿侧。

就在盖子开启的一瞬间,一股寒凛凛的阴风骤然从井底喷涌而出。

此井关闭时间已达数百年,此次阴风四射不仅发出猎猎之声,更让上方悬挂的琉璃瓦剧烈震响。

见状之下,陈玉楼、鹧鸪哨等人还有其他参与的卸岭力士都莫敢贸然近前,纷纷退开几步。

许诺额间隐约闪现金色光华,阙庭神目探查之下,确认这股阴风虽透着寒意,但尚无明显的邪祟或危急情况出现。

最初伴随而来的一缕腐气夹杂着药香很快也被强劲的大风冲散。

不过琉璃瓦缝内部倒是留下了一层混杂朱砂、水银蒸气与腐尸气息的黑色尘埃。

于是,许诺耐心等待井内释放的罡风稍缓之后,方缓缓走近井边,低头朝下窥视。

这口宝井笔直深入地下,井口约有丈许宽。

向下看去非但没有收窄,反而越往下越开阔。

其中最宽敞处竟有十余丈直径大小,形态宛如一只倒扣的喇叭。

直至向下延伸数十米才不再继续拓宽,回归普通竖直向下的井壁状态。

所有井壁都被打磨平整,在一定间距的陡峭井壁上则有人工凿出的凹洞口。

洞口周围并无明显台阶,只是一些凹槽存在,明显并不便于人攀爬。

然而这些凹槽中不断散发出淡淡的橘黄色光辉,许诺细看之后发现,每一个洞穴之中均安放着一座金甲神人的雕像,他们手持暗青色石材制成的石灯。

而在洞外的那些凹槽正是为石灯专门设置的灯槽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