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世宗威皇帝(2 / 2)
“谨遵圣人教诲!”李琨在一旁恭声道。
李琨明白,这是李恪给后世子孙上压力呢。
李恪看了李琨一眼,点点头笑道:“懂就好。”
群臣哑口无言,说真的,李恪一说庙号要世宗,群臣们就明白李恪的打算了。就像李世民不忌讳玄武门之变一样,李恪也压根不忌讳靖难之役。
也是,看着如今大唐广袤的国土,大唐雄壮的军威,大唐民间的繁华昌盛……李渊不会说什么,李世民更不会说什么。
李渊已经看走眼了一次,李世民倒是没看走眼,就是最后心累了,妥协了。
“庙号的问题解决了,谥号的问题,来,大伙谈一谈。”李恪兴致高涨了起来,“岑师在世时,曾说朕可谥:襄、烈、威、庄、桓、武这其中之一,诸位臣工议一议。”
众臣顿时将心提了起来。
襄:辟地有德;甲胄有劳;因事有功;执心克刚;威德福远;协赞有成。
烈:有功安民;秉德遵业;圣功广大;海外有截;业成无兢;光有大功;戎业有光;刚正;宏济生民;庄以临下。
威:猛以刚果;强毅信正;服叛怀远;强毅执政;赏劝刑怒;以刑服远;蛮夷率服;信赏必罚;德威可畏;声灵震叠;庄以临下。
庄:兵甲亟作;睿圉克服;死於原野;屡征杀伐;武而不遂。
桓:辟土服远;克敬勤民;武定四方;克敌服远。
武:刚强直理;威强敌德;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夸志多穷。
第一个被群臣排除的就是谥号“庄”,稍微讨论了一阵后,“桓”这个谥号也被排除,倒不是说这个谥号不好,而是前面有个汉桓帝很让人无语。
接着,谥号“武”也扔出去了,毕竟穷兵黩武的汉武帝太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搞出了巫蛊之乱将太子刘据逼死。而李恪对太子李琨的态度可是天下皆知,更别说还善待一众侄儿侄女,尤其是李承乾的儿女。给一个“武”谥号,这大殿里的群臣绝对会被天下百姓骂死。
最后,群臣们看着襄、烈、威三个谥号犯了难,商讨了半天,襄这个谥号也被排除了,毕竟襄这个谥号有的,烈和威里面也有对应的。
仔仔细细讨论了良久,众臣决定选择烈这个谥号。之所以选择这个,是因为烈更符合儒家的思想。而威这个谥号,看看赏劝刑怒、以刑服远、信赏必罚这三条,都暗含法家思想,而实际上,李恪很多时候也是典型的外儒内法。
而且,李恪突出一个执法严,真正的严刑峻法。但是,李恪也执法公,加上还有个好妹夫狄仁杰。还加上李恪对于律法的重视,利用国子监培养了大批法学人才。当然,李恪的严刑峻法主要针对的是地方豪强,可以说,地方豪强在李恪的统治下那不是一般战战兢兢。
“陛下威震天下,连大食、罗马等大国闻陛下之名而胆寒,大唐马步军横行八荒,大唐海军纵横四海……”王玄策出列慷慨陈词,“以臣看来,威,最能言陛下之功业!”
李恪很是满意地起身淡淡道:“就这么定了吧,前面再加个孝就行了,别太麻烦。朕乏了,琨儿,剩下的事就交给你了!”
说完,不待群臣还有什么想说的,李恪就自顾自离开了。
狄仁杰反应快,赶紧起身施礼道:“恭送太上皇!”
群臣一凛,迅速明白过来,李恪心里其实有了主意,这次不过是来通知他们罢了。是啊,李恪一旦决定的事,只要是对的,群臣的反对李恪什么时候在意过。
太上皇当年还没有登基时,可就曾以刚毅果敢闻名天下啊。尤其是太上皇当年之官济南府,因为暴雨担心大河绝堤,在没有皇命的情况下,都敢连砍三十颗人头!
是啊,威这个谥号,不仅是言明了陛下的功业,也言明了陛下的性情。
乾安三十年,李恪病逝,李琨遵李恪遗诏将李恪下葬,庙号世宗,谥孝威皇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