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沈弼:怡和,你个衰仔!(求收藏 求推荐 求月票)(2 / 2)
“再结合国际局势来看。”
“中美1972年破冰,中英1972年建交,中日1975年建交。”“这些都是很明显的信号了。”
“那个小朋友断定,两大国明年就会正式建交,我认同他的判断。”
“一旦政治上达成协议,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就会开启,势不可挡。”
沈弼也赞同的点点头,再次感叹:
“聪明人不止我们两个啊!”
“我们宁波是真的出人才。”
“是是是,包生就是最有智慧的人才,哈哈!”
“那沈主席支持我拿下九龙仓吗”
“这不是我个人能独断决定的,我需要向董事会报告。”
“当然,一切要合理合规,我等沈主席的好消息!”
包玉刚很有信心,他相信沈弼一定会支持他。
这不单是因为包玉刚如今的个人资产名列全港第一,
也还有了解沈弼的个性以及行事风格。
沈弼不同于他之前的几任汇丰大班。
他是军人出身,在多个殖民地的英军部队服役过。
没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维。
1948年加入汇丰后,
先后在新加坡、日本等亚洲的汇丰分行工作。
可以说,他是长期和亚洲人打交道的。
正因为他的务实主义,
所以他才能和这些亚洲客户搞好关系,
也才能让他一步一步往上升,
终于在1977年坐上汇丰银行的主席和董事长宝座。
他的核心思维就是,
就事论事,在商言商。
只要能给汇丰带来实际利益,
那就是好的合伙伙伴,
而不必区分是英资还是华资。
其实,他这种思维很现代也很国际化,
符合之后的全球化浪潮。
正是由于沈弼的不拘一格,
汇丰才在他任内飞速发展,
逐渐从一家英资亚洲银行,
转变成为全球化的国际银行。
不可否认,
许多华资公司也得益于汇丰的融资,
才能越做越大。
包玉刚又接着问道:
“我那个小老乡的贷款有没有问题”
“你包船王的面子怎么可能不值4000万呢”
“哈哈.”
“三天后,让他安排人过来签合同。”
“我替他谢谢你!”
“谢就免了,你把他夸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说真的,我很有兴趣见见他!”
“会有机会的,等他出狱吧!”
沈弼听到后一愣,吃惊道:
“他是个囚犯”
“嗯,听说有隐情,可能是被陷害的。”
“有意思!和《基督山伯爵》里的唐泰斯挺像。”
“也许吧,他还和我说了一个人。”
“哦什么人”
“长实集团的李生!”
“他怎么了”
“他也觊觎九龙仓,目前正在偷偷收购股票。”
“你确定”
“本来我也怀疑,可是让人查了一下,他去年就有动作了。”
“.看来怡和有大麻烦了,他们也是倒霉,被两头老虎同时盯上。”
感谢十方财神、书友20171029004947168的推荐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