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南方定鼎(2 / 2)
宁戚将传阅一轮回到自己手上的手谕放在桌上,说道:“我们先祖当初来百越之地是做什么的?是开疆拓土的,我们现在就这么空着手怎么回得去,我们的先祖打输了吗?没有啊,他们打胜了!我们就这么空着手回去,岂不是告诉世人,我们的先祖打败了,让我们的先祖蒙羞!”
太常郑泓站起来问道:“那我们能怎么办?总不能冲进王宫逼赵焉放弃王位吧?再说就算赵焉答应,吕贺也不会答应的。”
左将军陈达冷笑道:“吕贺这个老匹夫,他要是敢反对,老夫就带人冲到他们家里用刀给他们讲道理!”
中郎将孙颐道:“讲什么道理,杀了便是!”
宁戚笑了笑,说道:“现在有个机会,不知道大家怎么看?”看了看大家洗耳恭听的样子,说道:“如果吕贺要造反呢?”
大家一听,大厅里顿时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只听太常郑泓问道:“我们坐山观虎斗?这是不是有点儿……不过这次太后庆生,请大家了吗?反正是没有请我。不是我不帮忙啊,是帮不上啊,怪不得我!”
……
吕贺的叛乱如期而至,就在宴会举行完毕,大家晚上准备休息的时候,韩叙被弩箭射中当场毙命,引起一阵慌乱。
韩叙的副将禀告赵焉说有人谋反,韩叙被杀。赵焉一听知道不妙,立即命令卫队集合,掩护他和孙太后回城。
结果走到路上,伏兵四起,护卫着赵焉的卫队却找不到副将了,顿时大乱。
此时的赵焉,看到大量叛军铺天盖地而来,知道这次难以过关了。忽然福至心灵地带着孙太后躲到了李辰这里。二人对李辰承诺:只要渡得此关,情愿放弃王位,将南越献给大夏皇帝。并当场写下逊位诏书。
李辰一看,到了这个地步,还是值得救他一救,于是通过神识发现附近有座小山,于是一马当先,带领重甲护卫开路,冲到小山上固守。同时派出两人带着逊位诏书前去宁府请求支援,同时派出一人逆漓水而上接应大夏军。
毕竟护卫人数不及两千,在五千叛军的攻击之下,寡不敌众,渐渐退到了山顶。一直打到中午时分,卫队伤亡殆尽,李辰不得已也带着自己护卫四处应急。
吕贺以为自己胜利在望,骑着马来到山上,劝李辰不要帮助赵焉反抗,他愿意放开一条生路,让李辰离去。条件就是让大夏继续与即将继位的新南越王签定和约,用不相攻。
没想到李辰严辞拒绝,告诉他,现在南越王赵焉已经在在大夏的保护之下,反让吕贺退去,还能留得一家人的性命。
吕贺怒极反笑,说道:“既然如此执迷不悟,那就怪不得老夫了!”
正要下令进攻,忽然听到山下大乱。宁戚率领武将勋贵,带着队伍前来支援,已经攻到了山下。大夏军的船队也顺漓水而下到了附近。一时间旌旗招展,杀声震天。
这一下攻守逆转,宁家掌握的南越军队与大夏的军队一起,以平乱的名义迅速介入,迅速稳定了局势。
吕贺和他的叛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反击中被迅速击败,吕贺被捕,他的野心和计划在一瞬间化为泡影。
宁家和大夏的势力趁机控制了南越的朝政。李辰以大夏钦差的身份,接受了赵焉的逊位和南越回归。
李辰还借口南越经历了内乱,需要大夏的保护和支持,于是将前来支援的大夏军队留下,以确保南越的稳定和安全。
南越的其他世家大族在经历了这场叛乱后,再也无人反对南越回归大夏。最终,李辰安排宁戚、郑泓等人在长沙国国尉杨双的陪同下,和已经逊位的赵爽,带着南越国舆图、民册、印信回长安面见皇帝。
此前几十年,东边的闵越已经归附大夏。李辰带着留下来的长沙国军队三万,南越军两万,一路向西,摧枯拉朽一般。
灭勾町,勾町王毋俭自缚而降。
灭夜郎,夜郎王带着王族余部一路南逃去了交趾。李辰带兵追至交趾,夜郎王被迫投降,交趾回归。
这样一来,大夏的西南边境益州郡就和东南的百越之地连为一体。大夏南方沿海彻底回归大夏版图。大夏的势力一直绵延到了南海。
李辰上书皇帝,因为此次收回来的地域太广,提议将原来的勾町和夜郎两地设为广南郡;将原来南越之地设?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合浦郡?、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儋耳郡?、珠崖郡?等九郡。
李辰一趟出使百越,让大夏增土十郡之地,震动朝野。等回到长安已是三年之后了。皇帝亲自迎接到长安十里之外,百姓们夹道欢迎,彩旗飞扬。所待雍容,无以复加。
皇帝拉着李辰坐上自己的马车,路上忧心忡忡地告诉李辰:“肃州那边和羌人闹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