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早晚彼此过河成了经常事(2 / 2)
明朝气数尽时,秦山(岭) 那边悍匪猖旺,庄户人家难持家道,商洛白姓掌门人白子盛,深感日子朝不保夕,便领了一家人逃乱。他专找密林野道晓行夜宿,无奈有老有小走的太慢,每天行路不过三二十里。一路上饥饿干渴那是难免,好在山果可裹腹,谷水能解渴,更是夏秋季节山中气候不热不凉,但老母和小儿仍经受不住冷热饥馑,刚翻过秦山就呜呼,一家人掩埋了老小继续逃生,在交冬的一天逃到一河侧全家人停下来歇息,白子盛领着已成年的大儿白大生去找果子给一家人充饥,走了几个岭坡,见这些山坳虽说仍为密林,可地势多缓坡坦洼,可伐林开荒呵,关键是估计离匪抢兵夺的老家已远,离开了烧杀命毙这是最主要,再是逃到那儿能有个终处呢?全家人己疲惫难行,三思而后,白子盛便决定在这野林茅地安家建舍,垦荒某命。让他没想到的是,他们在河这边儿屯扎,河对面坡脚上竟也有人在搭茅舍,天黑时还过来了一壮一少,穿得同他们一样破衣烂衫,同他们一样发长脸瘦,同他们一样的窄音窄腔,就从这音腔上白子盛断定来人也是秦山那边地面上的。
开始双方说话都带了防备,后来就有些放开,言谈之中知道了来的壮年叫林仁山,少年竟是个姑娘叫小贤,壮年是姑娘的父亲,他们一家十几口从汉中逃过来,到此地人只剩八口,前一日才到河对岸,因疲惫再是不想前行,决定住下来在河边坡脚开荒种地,养命延生。
真是这样儿同!正因有了这相同的世事经历,白子盛一下像遇到难中弟兄,对林仁山格外亲热起来,林仁山也感到世上还是能找到患难兄弟。这一晚林仁山父女回河对岸时,白子盛的婆姨,用毛桐树叶包了一包白天在山坳拾的山栗递过来,一定要他们带回去给一家人偿偿。没想到第二天晌饭时,小贤和一个比她小些的男孩又过河来,他们提来一小袋山涧里打下的羊桃。同龄人易接触,子盛儿子白大生接过小贤手里的羊桃时,眼看着男孩打扮的小贤问:“你为啥不穿我娘那样的衣裳?”
“我大说世道乱,要我装男不被人欺负。”
“噢,那你会打鸟枪吗?”
“打过,可不熟呀。”
“以后我教你,学会了我们一起上山打猎。”
“姐,我也跟你们一起去打猎。”拉着小贤后衣襟的男孩这时站到前边来提出请求。
“他是你弟?”大生手指男孩问。
“嗯,我弟清明。”小贤拉过男孩手让其站在她身侧。
就这样你来我往两家已很熟。连河中也支起了很稳实的列石,早晚彼此过河成了经常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