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把稻和麦扛出来放到了禾场(2 / 2)
也不知是这些法子凑了效还是冬季来了的原故,瘟疫不知不觉也不知是在哪一天真的再没传。但不管是啥缘故,百庙河上人都把功归了白家的新铭,这家接过来那家接过去,后来新铭在人户接吃中,听到有人给他讲了侄儿兆祥当土匪和侄媳秀莲沉潭的事,他很是惊诧,着实里想到这山里,确该有衙门管管了。于是没几日他就回到了青州城,也不知是新铭同县老爷说了他的想法,县太爷念幼年私塾同窗之情起了作用,还是这位县爷正遇皇捐完不了新铭的提议正好给他增加了个收赋之处,或是县老爷本人、或是他的前任早有去三岔口设点打算只因时机没成熟而没能实现,现在好了,条件具备了,加上有了县里这个名人提说正好有了由头,反正次年春青州县衙就派了书手和兵丁,在三岔口北山根盖了几间齐整的房屋,设下仓廪在山里按人头收起了捐银粮赋,顺便也管一些偷鸡摸狗的事情。
这样一处公设,百庙河左右山里人开始还感到新鲜:他们现在也是有官管的人了!除外也没感到啥,他们沉浸在抢苗下种的忙碌中,无心去想别的事。由于火灾烧了林子有了大片荒地要种,加上去年冬赶种的麦子长势喜人,“小满” 一过,他们要忙收割了,那有闲心去过问别的事呢。
夏粮小有丰收,看样子秋粮收成也还过得去,山里人正忙着在禾场晾晒稻谷、包米,没想设在三岔口的衙门收赋人上了门。两个拿着挽了红绸长矛的兵丁和一个书手在夏粮快成熟的时候就来逐户丈量过田土和地亩,登记了吃粮口丁,并顺便告过,按地亩和丁口纳皇捐,上等田每亩科谷稻八升,上次田科四升五合,中田科四升三合。中上坪地每亩科麦三升八合(其它杂粮折麦算) ,中中坪地每亩科麦一升五合一勺二抄,漫坡地每亩科麦三合七勺四抄七撮,陡坡地每亩科麦一合。丁口捐满十六岁到五十岁男丁每年每丁纳银二两五分一厘五毫七丝七忽四微四尘二纤三渺二芒。还说明新垦荒地不入亩册,妇孺老者不上捐赋,科粮可折银付交。一再释说因是山野有别于山外,这是皇恩荫蔽和县太爷仁慈惠顾之结果,要这山里人领之承谢。现在来收赋该捧笑奉上,等等等等。
可山民们却有点儿蒙,虽然今年收成还不坏,可前两年先旱后涝加上火灾,去年冬前又瘟疫,好多人家绝户,更多人户丁口去了大半,活到的好多现在还是日无遮衣,夜无避所,住在岩洞免强度日,他们实指望收把粮食留了口粮和种子,余下的卖成银两盖房买牲畜,置农具、置衣物,要把草草掩埋的亲人重新掩埋,最主要人们还没有从天灾的恐怖苦情中走出,伤痛、怀念、失意让人对命消极又过惜,这样的时候去收皇捐,可想有多怨有多怒,抵触有多烈。
但也经不住衙门的迫力和恐吓,加上县太爷找了白新铭窜掇鼓动,旺族大家白家牵了头,山里人最终还是按数交了这年的捐银和赋粮。
白家纳粮的这日天气很好,一早北山根仓房派的驮粮骡马就被请的工人赶来,拴在了白家在三岔口的三进大院外的椿树上。这儿道本是可以走马车的,不知是为了招摇还是马车厢架还未备好,反正仓房管事要用骡马的背把粮运走。太阳还没把房后林子上的薄雾照散,就见工人从院内把稻和麦扛出来放到了禾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