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旅居215(2 / 2)
对于这样的人物传记,二狗看得很快,她一般只着重看这个人飞速成长的那几个节点,看看作者是怎么描述人的性格成长的。
二狗记得在哪里听说过“笔山书院”,很想了解一下。书院在古代那就是大学呀,一个地方有一所大学,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延续,及至地方的发展,那是非常好的事情啊。没想到在小小的偏远的兴义也有书院存在。
找到一本关于笔山书院的书。笔山书院位于贵州兴义,是当地文化教育的重要象征。
它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即公元1736年至1795年,共计60年间),由士绅和民众筹资兴办,最初位于兴义老城西南隅水井坡山麓,因后有峰林似笔架得名。
历史上,书院历经多次兴废与重建。嘉庆十八年知县杜友李倡议重建,光绪十五年,在刘统之等士绅努力下,迁至兴义城东北隅老鹳坟,即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内,并大规模重建。
1905年,书院改为兴义高等小学堂,开启近代教育先河。
书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自然环境优美,院舍在苍松翠柏间,院前龙潭如砚,增添文秀之气。
其秉承传统书院文化精神,注重品德修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强调学术探讨与质疑辩难。这里培养出了王伯群、王文华等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在政治、军事等领域成就显着。
如今,笔山书院作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一部分,校园环境更优,其文化精髓也融入到兴义多所学校的办学中,发挥着文化传承与教育育人的重要作用。
哦,原来笔山书院已经变成了现在的兴义市师范学院,就如岳麓书院变成了湖南大学一样,教书育人,一脉相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