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断章我是专业的(2 / 2)
她都知道魏明跟朱霖那姑娘关系不一般,又知道朱霖在北影厂拍戏,再加上她听过朱霖说话,所以哪怕电话声音有些失真,她也能百分百确定,这是朱霖在找儿子,而且还是偷偷摸摸的找。
魏明“哦”了一声,并没有回电话,只是说明天去北影厂看看。
“估计是彪子那部戏快拍完了。”
吃完饭魏明立即把自己关在书房专心创作,许淑芬想看电视,就把声音调到最小,还特意跑到魏明书房门口,确定听不到才安心。
今天一晚上,第二天一个白天,魏明写了将近一万字,超额完成写作计划,晚上也能玩的开心一些。
有多开心呢?
魏明的书房里有一张书桌,是他高价买的清乾隆紫檀画桌,是真的从故宫里流出的顶级古董,还贼特么结实。
魏明擦干净后把霖姐放在书桌上,他腿长,站着正好。
后来他还调墨挥毫,在霖姐身上画了一幅小鸡啄米图,以增闺中情趣。
反正这次家里有窗帘。
洗过澡后,霖姐气急败坏地在魏明身上轻捶了一下:“你看你,都洗不干净了。”
魏明哈哈一笑:“没事,反正穿着衣服也看不见,多洗两次就洗干净了,你听说过人体彩绘嘛,这可是一门艺术。”
霖姐轻呸:“什么流氓艺术。”
魏明真想把四合院的《公子》拿过来给她看看,那一期上就有人体彩绘。
当两人把自己身上的力气都用在了对方身上后,他们又平静地互相搂着聊了一个多小时。
现在《伤逝》男女主角已经度过了热恋期,处于生活琐碎期,霖姐表示她看达世常已经有些厌烦了。
感觉她像是特意说给魏明让他宽心的,还怪贴心的。
~
因为成人高考规模小,又是首开,很快魏明就得知了自己的成绩,通过!
大概寒假期间集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就可以自学了。
魏平安得到消息的速度不比魏明慢,上午就跟魏明约定晚上去长征食堂吃饭庆祝,还叫上了初为人父的乔枫。
不过当魏明和枫哥到的时候,平安叔还没到,过了半小时,他才姗姗来迟,而且还是被刘师傅开车带过来的,正好魏明把刘师傅也留下,一并请了。
虽然是平安叔要给自己祝贺,但怎么能让他请呢,他才几个工资啊。
不过魏明很好奇平安叔刚刚去哪了。
刘师傅啧啧道:“去……魏处,这能说吗?”
平安叔点点头:“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今天和王教授去了一趟海子。”
“嚯!”魏明和枫哥齐齐惊叹,平安叔出息了啊!
“今天总设计师和一位进出口管委会的领导接见了我们,聊了聊方正的事,他们都挺关注这个事的。”
魏明还是很关注新闻的,最近看到了一个老熟人开始担任进出口管委会的主要领导。
“叔,你说的那位领导是姓江吗?”
“对啊。”
魏明了然了,他很想让平安叔多跟那位走动走动,不过好像太明显了,这才忍住闭嘴,以后应该还有机会。
要不说还得是司机知道的事多呢,喝了两口二锅头后老刘又透露了周校长写了辞职信这件事,这连平安叔都不知道。
不过想想也正常,岁数太大了,而且因为周校长总是出国出国出国,北大人戏称他是“外事校长”,还有人打小报告说他回国带了不少电子表牟利,把老周气坏了。
我明明是帮忙代购,而且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我怎么就牟利了!
不过基本可以断定,北大的周培源时代要结束了,他也基本完成了自己作为转折时期的过渡任务,维持了稳定。
10月21日,在全国书市最后一天,魏明瞅着人不多了,又去了一趟,买了一些书,他是估摸着霖姐的喜好,准备放在团结湖的。
她因为白天要拍戏,虽然一直很向往这个书市,但却没机会来。
书有了,不过团结湖还缺一个合适的书架,需要自己抽空转转那些家具厂。
至此为期半个月的第一届全国书市宣告结束,成果是非常可喜的,后来有媒体报道,总共接待了76万人次的读者,销售图书426万册,销售额高达377万。
而魏明、魏什么、魏狂人的多部图书在本届书市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现,魏明甚至在一些小报上看到了“魏狂人”的名字,这是很少见的,毕竟通俗文学上不得台面嘛,但魏狂人的武侠和漫画卖的是真不错。
而在这些报道中也有很多关于书市的照片,其中魏明和叶老臧老的合影最是广为流传。
有趣的是,一开始合影是四个人,后来被转载着转载着,就只剩三个人了,可能是版面紧张吧。
今天回到家,又有魏明电话,魏明还以为又是朱科长呢,结果老娘告诉他,是秦县长。
秦县长直接说了,想来燕京学大棚技术,回去搞试点验证。
魏明第二天当即跑去四季青公社帮忙联络,现在大家都挺无私的,对外国人都不藏私,更别说自己人了,你敢想象农业学大寨,然后大寨不让人学吗。
不仅欢迎学,估计到时候访学团还会连吃带拿,满载而归。
之后又打回县政府跟秦县长沟通,定了一个时间。
在那之前,魏明又去了一趟荣宝斋,参加周年庆活动。
在买东西前当然要参观,今天荣宝斋晒出了他们馆藏的另一件镇店之宝,张大千巅峰艺术作品,纵46.3厘米,横586厘米的《华山云海图》。
这种将近六米长的超长山水画,张大千一共也就那么几幅,而这副《华山云海图》更是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采。
这幅画完美契合了这种美学理念,将华山的雄伟奇峭完美呈现在他面前。
魏明一眼就爱上了,知道他们不卖,于是跟经理说好:“如果你们想出手,一定先考虑中国人,尤其是我。”
经理也保证:“放心吧,这种级别的大作,我们也不忍心让它漂泊海外,不过很多大画家和收藏家也想要,张大千先生出国后再也没有这种级别的作品了。”
魏明感慨:“毕竟他也再看不到这等奇景了,仅靠想象和回忆自然做不到这般浑然天成。”
经理见状,于是又推销起别的画来。
“张大千的侄女前阵子来过,托我们卖两幅她伯父的画。”
“哦?”
“大千先生年事已高,今年已经81岁高龄,而且近年来身体也不好,所以她这个侄女就想带着儿子去看望老人家,卖画也是为了凑路费,所以需要港币最佳。”
魏明直接好家伙,张大千在台湾呢,你这能去得了吗?去了还能回得来吗?想的有点太天真了。
不过是张大千留给亲人的画,品质应该还不错。
魏明决定看一看,第一幅也是山水图,名叫《巫峡清秋》,画幅87x48。
另一幅名叫《婴戏图》,137x66,是人物画。
人物画魏明更欣赏西方写实的风格,之前他也在友谊商店看到过一幅张大千的仕女图,不符合他的审美,就推荐给梅琳达了。
不过胖乎乎的小娃娃们非常喜庆,倒是让魏明很喜欢,而且他的藏品里没有这种类型的,于是有些心动。
“多少钱?”魏明问。
经理回道:“对方希望能凑5000港币。”
魏明当即摇头:“怎么可能。”
这两幅确实出众,但在魏明心里加起来也比不过《万山红遍》,万山红遍才300美刀呢。
经理笑道:“我们也知道这个价高了,所以我们打算卖了之后,不够的我们补上,成全她的一片孝心。”
魏明:“那你补多少?”
经理想了想:“要不魏作家成全一半?”
“哇,才两千五,港币是吧,好便宜啊,你不要我可要了。”
一个皮肤略黑的大个子中老年出现在魏明身后,说着地道的燕京话。
魏明:你谁啊?
经理立即热情地迎了上去:“李导演,欢迎光临,蓬荜生辉啊!请坐请坐。”
李导演?
哦,李黑子啊!
(今天保底~)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