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章 兵行险招,一个月!(1 / 2)

加入书签

“一条路?”

“朕就说嘛,爱卿看完这些奏章,还能如此轻松,想必是早已经有了破局之法。”

“现在看来,果真是如此啊!”

“不知是哪一条路?”

刘禅开口问道。

“陛下,当今大同宣府两地局势突变,已经和几天前的情况截然不同。”

“所以,之前商议敲定的破敌之策,有的已经全然无用,有的则不得不提前进行了。”

“现在,大同宣府两地局势岌岌可危,宣府阿剌知院大肆南下,大同瓦剌也先虎视眈眈。”

“这些,都是我们从奏报上看的见的。”

“清清楚楚的!”

“至于这两地为何会如此,究其根本,无非就是我大同宣府的兵力不足。”

“既然问题找到了,就是兵力不足,那就好办了!”

于谦说着。

“爱卿的意思是,朝廷主力大军要动了?”

“可是,朕下发的征调各府驻军的军令才几天啊?”

“抵达顺天府的辅兵人数,还远远未达到爱卿先前所言的二十万啊。”

“这真的没问题吗?”

刘禅问道。

“陛下。”

“辅兵无碍,臣本就没想过靠他们打仗。”

“我大明朝的主要战力,还是得仰仗京营部队。”

“所以,待到山东备倭军抵达顺天府,稍稍整顿之后,朝廷主力大军,便可发兵!”

于谦说着。

“便可发兵?”

“没那么简单吧?”

“爱卿还有何忧虑,可一并说来。”

“若朕能解决的,朕即刻为爱卿解决,若朕不能解决,朕想尽办法也要为解决。”

刘禅道。

“陛下,我大明朝打仗,最大的问题都不在战兵身上。”

“而是在后勤辎重,在军械粮草上!”

“就像刚才于大人所言,山东备倭军抵达顺天府后,休整一两日,便可发兵。”

“那是因为山东备倭军抵达后,各府的辅兵也抵达的差不多了。”

“所以,在兵力上,我大明朝,从来没有问题。”

“最大的问题,还是粮草辎重,出兵用的粮草军械,后勤辎重要怎么办?”

“这些,才是最耗费时间的,最耗费心力的!”

“辅兵加上京营战兵,其兵力高达三十余万人。”

“三十余万大军出征,每日的耗费都是天文数字。”

“以前太宗皇帝准备北伐之时,都是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准备后勤军需。”

“如此,才能维持北伐期间的基本用度。”

“但就算是这样,出兵北伐之后,粮草辎重也是贯穿整个北伐的大难题。”

“何况是现在呢?”

“现在,这才多少天啊,就算各府的援军都到了,粮草军需又该怎么解决?”

“若是粮草军需供应不及,我大明朝三十余万大军出兵北伐,那都不用瓦剌军来打。”

“光是后勤都能把我军拖垮,以至于士气崩溃,全军溃败!”

英国公张辅严肃的说着。

于谦听着英国公所言,也是点点头,表示认同。

对此,刘禅是看了一眼于谦,又看了一眼张辅。

眉头紧皱,最后,还是忍不住开口:

“既然如此,那我大明朝应该怎么办?”

“凭现在大同的现有兵力,可撑不了太久。”

“并且,邝埜还在大同城中,要是大同城破,大明兵部尚书以身殉国。”

“那就是天下震动的大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