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四十六章 杂交水稻(1 / 2)

加入书签

秦牧笑了笑说道:“就好比做生意,要么扩大本地的市场,要么向外进取,就这两种办法。”

朱渐离微微皱眉,“贤婿呀,可你这些都是村干部,扩大内需我能理解,可这向外进取是什么意思?”

他眼角余光瞥向李玄明,这要是不解释清楚,难免多想。

“村子内部还在扩建,未来人口可能会超过万人,就算是按照二十供一的比例,村子也至少需要五百个干部。

不过,秦家村的情况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十五供一问题不大。

这就至少需要七八百人。

这还没算上在外经商的负责人,未来这些干部,大多数都会外放经商。”

闻言,李玄明点点头,“村子的确太小了,不过你有没想过把秦家村建县?”

“没想过。”秦牧摇摇头。

“那如果上面同意你建县呢?”

秦牧想都不想直接拒绝,“我不同意,村就行,如果涉及到县,那日后上面是不是还要派县令来?”

“你来当这个县令不行?”

“李老登,你少忽悠我。”秦牧撇嘴道:“我当了县令,那还是我吗?我这辈子,绝对不会当出仕!”

李玄明摇摇头,他现在让秦牧出仕的想法也没有之前那么强烈了,“不建县就不建县,但是有一点,秦家村的人口,不能破万。”

人口一多,权力就大。

容易滋生出很多问题。

他相信秦牧,没有其他心思,也知道秦牧就是个咸鱼性子,不会造.反。

当一个人的实力膨胀到一定地步的时候,他就会被推着走,那时候就不是他能决定的了。

所以,李玄明画了一道红线。

至于秦家村外面有多少人,他倒是不在意。

都是商人,掀不起风浪。

秦牧点点头,“不会破万,村子也没有那么多资源,理论上来说,一万人是最优的人数,既能保证村子的发展,外部的供养,又不会让村子村民的生活质量下降。”

杜丰年捋了捋胡须道:“我觉得这个统考很好,等新学落成,日后朝廷选仕,完全可以按照科目来分开选取人才,只要熬过了前期的人才培养,每年都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现。”

李玄明顿时有些激动,“说的不错,如果把这个新学扩张到几千。

那时候,天下英才尽入彀中!”

高圣元泼了一盆冷水说道:“且不说财政是否能够支撑,就算是真的如此,朝廷能否吃的下这些人?若是吃不下这些人,该如何分流呢?”

“这的确是个问题。”

李玄明压下心中的激动,问秦牧,“就算是新学,也不可能人人都是天才,那其他学成的学子该如何安排?”

秦牧好笑道:“所以你们一大早跑过来,就是为了问我这个?”

“那倒不是,这不是刚好说起这个话题吗。”李玄明悻悻一笑。

“还是先把新学的招牌给树起来,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办成的事情,在这之前,还得努力搞钱,要不然,靠朝廷的财政补贴,要不了几年,就能把朝廷的财政给拖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