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5章 用吏治的办法对付吏治(1 / 2)

加入书签

临川再一次向所有人展示了她的手腕和能力。

让所有人都再次对临川刮目相看。

尤其是那些骑墙派。

他们在见识到了临川的能力与手腕之后,自然而然的就倒向了临川。

第一天朝堂上的危机,就算是被临川成功的度过了。

可说是有惊无险。

最关键的还是临川,所展现出来的完全不符合年纪的能力和手腕。

一个年仅十二岁的皇帝,就表现出了这样的头脑。

对于大炎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福气。

对于人族来说,这也同样是一场福气。

朝堂内外的危机暂时度过,对临川来说只能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接下来四面边境是否要臣服,这个才是关键。

楚家那边,临川是不担心的。

临川比较担心的是另外三个神将府。

另外三个神将府,本就对楚家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是有意见的。

现在趁着这样的机会,他们很可能会借机发难的。

他们可能未必会反,可是他们极有可能会趁着这个时候,让朝廷出血一番。

然而,另外三面,说实话都并不紧急。

实在没必要浪费太多的资源去加强他们。

现在临川唯一可以祈祷的就是另外三家,不要狮子大开口。

只要他们提出的条件,没有太过分的话,临川是可以选择答应他们的。

毕竟自己仓促登基,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唯一的事情就是稳定。

哪怕是暂时表面上的稳定,那也必须要稳定下来。

只有先稳住,然后才能谈论后面的事情。

可是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的。

在楚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全力的支持临川之后。

另外三家神将府也都将各自的秘密奏折,送到了临川的面前。

这三家神将府,果然是趁着这个时候,直接狮子大开口。

他们想要跟楚家一样的待遇。

他们在奏章当中写的也非常的清楚。

四大神将府地位一样,待遇也应该一样。

朝廷不应该厚此薄彼。

如此是不公平的。

他们只是想要一个公平。

总之在奏章当中呢,他们的诉求,其实就是一个公平。

这如果要是让不明所以的外人看到的话,一定会觉得另外三个神将府说的有道理。

可是如果知晓了四大神将府所面临的局面和场面,就不会有人觉得这说的有道理了。

四大神将府当中,楚家在北境是生存和战斗层面最恶劣的那种。

楚家是需要直接面对北境的万妖国的。

每时每刻,楚家的将士都是完全不敢放松的。

枕戈达旦,在北境的楚家,绝对不是一个什么笑话。

所有的人,不管是士兵还是将士。

你都要保证,你的武器必须要在你的一尺范围内。

保证你第一时间可以拿到属于你自己的武器。

至于另外三家的话,他们的生存环境相对来说就宽松的多了。

再加上这一次的纪元劫,本就是应在了北境。

因此楚家军的生存环境,已经是开始极度的恶化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楚家军理应是得到一些更多的补充和资助的。

现在朝廷的确是有着一笔不小的银钱的加入。

可是这些银钱早晚也是有要花光的那一天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另外三家还提出这样的要求,那就绝对是故意为之的了。

他们就是看好了临川现在立足不稳,正是需要他们的时候。

朝堂内外的话,临川都可以利用一些手腕和能力就搞定和降服他们。

可是面对这样的三个边关镇守大员,临川却是不好直接就把他们怎么样。

而且这种事情,还不是简单一句,要不你们去跟楚家换防就能解决的问题。

首先,换防这个事情就不可能实现。

其次,一旦开始换防的话,那就意味着可能会出现漏洞。

到时候被妖族利用了这个漏洞,那就更加的得不偿失。

并且,三家在奏折当中,也都提及了愿意换防这件事情,总之奏折内外表述的内容,那都是相当的公平的。

只是他们的这种公平,在当下这个情况下,是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就是了。

三家神将府,显然是看准了这一切,所以才敢在这个时候逼宫的。

面对此等几乎无解的难题,临川也并没有一个人硬抗。

而是将李知行和李众,都叫到了御书房当中,想要集思广益来解决眼前这个问题。

对于三家神将府逼宫的事情,李知行也是早有耳闻。

解决之法,李知行也想过一些。

但是,在李知行看来,目前最有效的,可能还是拉扯一番,把价格给降低下来。

然后,先行满足他们,等以后朝堂稳固了,再回头来收拾他们。

也就是所谓的秋后算账了。

这个的确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只不过也是最憋屈的一种做法。

临川说实话,真的不想这样。

所以临川看向了李众,希望可以从李众这里,能够得到一些不一样的答案。

李众的确是有不一样的答案,并且还是非常简单粗暴的答案。

“陛下,他们不是想要公平,不是想要换防吗?那就给他们这个机会。”

临川和李知行等,皆是抬头看向了李众。

李众嘿嘿笑了笑,道:“陛下,他们既然同意换防,那陛下就可以告诉他们,为了避免他们奔波劳碌,携带大量的物资不方便。”

“陛下直接派人,把物资给送到了北境,只要他们带人到了北境,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接收这些物资。”

临川听了李众的建议,眼前却是陡然一亮。

这个办法是真的很不错。

你们既然同意换防,那我提前帮你们把物资给送去了,你们去接收不就好了吗。

李知行听了李众的这个建议,也顿觉眼前一亮。

这个建议的确是非常好。

只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万一他们真的动起来了,并且真的愿意去换防的话,那朝廷又该如何处置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