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4章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 / 2)

加入书签

听见渊盖苏文的命令,一众高句丽士卒也没什么意见。

这些日子,他们被唐军的骑队骚扰得快要精神失常了,早日赶到扶余城休整也好。

……

……

高句丽的大军兵临扶余城下,另一边,舍弃了扶余城的柴令武,也和营州前来的民夫部队接上了头。

看见裴行俭稚嫩的小脸那一刹那,柴令武这些日子紧绷的神经顿时松懈下来。

他如释重负般长舒口气,走上前拍拍柴令武的肩膀,疲惫道:“为师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的事情,便交给你了!”

裴行俭没有说话,而是望着漫山遍野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运粮队伍,不断地抽搐嘴角。

良久,他忍不住神色幽怨地幽幽问道:“师尊,你确定,你只是洗劫了扶余城,而不是洗劫了高句丽国库?”

听出裴行俭话中的幽怨,柴令武不由朝他投去一个城嗔怪的眼神。

没好气道:“怎么,为师给你抢了这么多粮食回来,你还不高兴?”

裴行俭再次抽了抽嘴角,却是没有搭话。

突然之间抢到这么多粮食,他高兴自然是高兴的。

但高兴之余,心中也不免生出浓浓的担忧之意。

须知,他这次可是带来了营州城的所有青壮。

换句话说,他将壮劳力都带出来了,营州城的大基建便陷入了停工状态。

现在粮食是不缺了,那城池的建设怎么办?

他可不认为,他能在短时间内,将这么多粮草辎重带回营州。

再者,高句丽主力若是得知了这么多粮草被洗劫的消息,大概率也是要发疯的。

毕竟,这可是六万石粮草。

哪怕是对于人数众多的高句丽主力而言,也不是一笔小数。

甚至是按照大唐的军粮配比,六万石粮草,也足够三万唐军两月所食。

万一对方发疯,不管不顾的带着大军追过来,光凭师尊麾下的四千大军和他手底下这六千民夫,还能带着这些粮食安然返回营州吗?

柴令武将裴行俭忧心忡忡的脸色尽收眼底,但他并未多说什么。

还是那句话,裴行俭的能力,他是认可的。

不管是历史上的他,还是如今的他,单论才能,都不会比任何人差。

如今,他已经将粮食从扶余城抢了出来,若是裴行俭连将这些粮食安全运回去的能力都没有,他也配不上裴行俭这个名字。

何况以他对渊盖苏文这个人的了解。

他有很大的把握,渊盖苏文不会为这些粮食,不管不顾的带着大军追上来。

毕竟渊盖苏文此人心计之深,绝非是外人能了解的。

高句丽此次出兵,主要目标还是为了救援薛延陀。

为了这个战略目标,纵然他再怒,也会保持绝对的理智。

当然,这些事情,就没有告诉裴行俭的必要了。

裴行俭这些年的日子,过得实在太顺遂,给他制造一些紧张感也好。

他再次拍拍裴行俭的肩膀,叮嘱道:“行了,为师累了,要去睡会儿,你自己弄吧!”

说完,也不管裴行俭什么反应,径直钻进了距离他最近的一辆马车,果真闭上眼睛开始休息起来。

这些日子,他也算是认清了自己,他的确是没有成为名将的潜质。

名将,就是要长时间的精神时刻高度紧张,脑子随时高速运转。

而他,是真做不到。

至少现在,统率四千大军,已经榨干了他所有的精力。

而像是李靖,李世民那样,统率几万人,乃至于几十万人的大规模兵团作战,还要算无遗策,他更是想都不敢想。

好在,他有高贵的出身,不必太奋斗,也能轻易得到荣华富贵的生活。

于是,他安详的闭上了眼睛。

“怎么不睡死你算了?”

裴行俭一头黑线,望着柴令武的背影消失在眼前,忍不住小声嘟囔了一句。

聪慧如他,自然能想到柴令武的用意。

但这种被人用鞭子抽着前进的感觉,还是让他很不爽。

只是不爽归不爽,事情他还是要做的。

他嘟囔一句,见漫山遍野的运粮将士都满脸期待地望着他,只得开始调配人手。

他先命六千民夫上前,从将士们手里接过粮食,随后唤来薛礼,对大军进行重新部署。

最终,采用了滚筒式的行军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将麾下这一万人分成三个部分,由两千大军打头阵,负责平整道路,夜间提前扎营,六千民夫负责押送粮草,最后再由两千大军负责殿后。

而这三波人,除了运送粮草的六千大军之外,另外两拨人则三日时间轮换一次。

这样的安排,虽然算不上特别出众,但却是最为稳妥的赶路方式。

两千大军先行,不仅能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让队伍每日不必为扎营之事烦恼,最大限度多走些路,还能起到练兵之效。

柴令武睡醒之后,检查了一下队伍的部署。

确认没有任何问题之后,便彻底当起了甩手掌柜。

反正队伍里有着两大名将种子,文事可由裴行俭一言而决,武事则有薛礼操心,也用不上他。

队伍浩浩荡荡朝着营州城折返,天气也是肉眼可见的变得越来越冷。

当宽阔的千里辽泽被冰雪彻底覆盖,也意味着辽东之地,彻底进入了寒冬。

而辽东的寒冬,最短也要持续将近五个月。

从十月开始,要一直到来年三月才会结束。

柴令武靠在马车车辕上,望着眼前这一望无际的冰雪荒原。

远处,则是秦始皇接连六国长城的遗迹。

遗迹的表面被冰雪覆盖,只裸露出一些褐色的墙体。

那一抹褐色,在洁白的雪原之上,尤其显眼。

他咂摸了一下嘴,忽然忍不住诗兴大发。

摇头晃脑地吟哦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世祖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颉利可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