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9章 瘟疫(1 / 2)

加入书签

公元231年的春天,阳光洒在了广袤的田野之上,本该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却降临到了繁华的广州城——瘟疫肆虐开来。

按照以往东吴的惯例,面对这样大规模的疫病,往往只能听天由命,让民众自生自灭。然而,如今这片土地已归属大汉王朝统治,大汉所秉持的各种制度和理念绝不允许对百姓的生死置之不理。

在这危难之际,一直性子柔弱的皇后张星彩,却是主动站了出来,张星彩率领着一众太医和官员马不停蹄地赶往广州。一路上,她心急如焚,不断思考着应对瘟疫的策略。抵达广州后,她不顾旅途劳顿,立即深入疫区视察情况。

只见街道上空无一人,门窗紧闭,偶尔有几声痛苦的呻吟从屋内传来。昔日热闹的集市变得冷冷清清,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张星彩心痛不已,她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于是,她召集当地官员和名医商讨对策,并下令设立隔离区,将感染者集中安置,以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

同时,组织人手分发药物和食物,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此时疫情已经不受控制,交趾内部却因为抗疫政策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大汉虞美人兼尚书提出了一项激进的政策,主张对所有可能感染的区域进行强制封锁和消毒,对于无法治愈之病患,直接采取物理措施。

这一政策引发了众多大臣的担忧和反对,其中尤以袁弥、郭悠之等人为首。他们认为这种做法太不人道,可能会引起民众恐慌和抵触情绪,反而不利于抗疫工作的开展。

一时间,交州风云变幻,各方势力围绕着抗疫政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袁弥等人纷纷上书弹劾虞美人,指责其政策失当,可能给国家带来更大的危机。

而虞美人则据理力争,坚称自己的方案乃是当前形势下最有效的手段。

这场争论持续了数日之久,而要等到陛下圣裁,时间上根本来不及。如此重大的事,落在一直不涉朝政的皇后张星彩身上,实在让人忧心。张星彩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轻易决断。

在广州的临时宫殿内,张星彩端坐在上方,认真倾听着双方的意见。袁弥首先发言:

“如今的隔离措施已经非常严苛,若是还执行虞美人的政策,势必导致百姓叛乱,引发更大灾荒。”

他从各方面阐述了反人性政策的危害。接着,虞美人也毫不示弱:

“瘟疫蔓延速度太快,如今的首要的任务就是控制病情传播,所以任何反人性的手段,都是为了拯救更多的人。”

虞意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和案例来说明若不采取果断措施,瘟疫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张星彩静静地听完双方的陈述,心中已有定夺。她站起身来,缓缓说道:

“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但眼下我们应以拯救百姓生命为重。虞美人的政策虽激进,但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迅速遏制疫情;而袁弥等人的顾虑亦不无道理。本宫以为,可综合二者之长,采取灵活适度的措施。对于重点区域,确实需要加强管控,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过度惊扰百姓。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普及防疫知识,提高民众自我防护意识。”

众人闻听此言,皆心悦诚服,表示愿意全力配合皇后推行新的抗疫方案。但是虞意依旧觉得不太妥当,此刻必须一锤子砸死,才能尽快解决瘟疫,更加重要的是,明年大汉就要和曹魏在岐山大战。东吴极有可能趁机来偷袭,除了尽快解决瘟疫以外,虞意还想恢复广州的战略防御姿态。

虞意想到谯周一直没发表自己的观念,顿时心里很是意外。

“来人,去杜府邸。”

谯周作为杜琼的女婿,在交州就基本等于首富的女婿,几乎是在各州郡都有豪宅,小日子自然过的滋润。谯周熬着药,此刻大汉的医疗体系已经远超东吴和曹魏。

但是瘟疫传播速度太快,往往就是逆水行舟,差之毫米谬之千里,所以他是比较赞同虞意的做法。

但是这种不人道的做法,又有悖大汉的治国理念,陛下和丞相都不可能答应。他之所以不发表观点,就是因为张皇后的政策已经是最优解。

“姨夫,虞美人拜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