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换田(求追读!求收藏!求月票!)(1 / 2)
久晴之后,迎来了一个阴天。
宋向阳昨晚睡的很好,因为他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他早早地便起来漱了口,洗了脸,而其他人比他起的还早,都在各自忙着。
母亲已经去喂早猪了,大姐在剁着中午的猪食,二姐在做着早饭,三姐则去老井里挑水了。
此前家人们都已经习惯了他睡懒觉,如今这阵子他都是早起,让大姐也有点好奇:
“伢子,怎么感觉你像变了个人似的,印象中,你就从来没有这么早起过啊。”
“大姐,人也是会改变的嘛,以前不懂事,现在也长大了嘛。”宋向阳笑着对大姐说道,“有这么好的爸妈,有这么好的姐姐们,是一件多么开心幸福的事情啊,我得学会珍惜才行。”
“就你嘴甜,看你摇头晃脑的,又在想什么幺蛾子。”大姐一边剁着猪食,一边抬头给了他一个白眼。
“大姐,你说咱们如今也分了那么多田,等你们都嫁了,那田都是我和妈妈种了,怎么忙的过来。”宋向阳有意先试试大姐的意见。
“当农民不种田干嘛,再说你以后也要讨老婆子的,别人都能种,就你不能种了。”大姐怼道。
“大姐,我不是说不愿意种田,你没明白我意思。”宋向阳解释道。
“哦,那你倒是说说你有啥想法,让我看看你有什么馊主意。”大姐停下手中的刀,抬头问道。
宋向阳认真的看着大姐,然后慢条斯理的说道:
“你看,咱们这次分了3亩5分田,其中有4分一等田,4分二等田,余下2亩7分田都是三、四等田。”
“一等田亩产差不多可以到900斤左右,二等田差不多700-800斤左右,三等田差不多500-600斤左右,四等田差不多400-550斤左右。”
“种1亩一等田相当于2亩4等田,四等田不仅距离远,而且我们没牛,没劳力,平时各种都很费力麻烦。要是你,你愿意种1亩一等田还是2亩四等田?”宋向阳问道。
大姐怔怔的看着宋向阳,好一会儿了才说道:“你一个种田啥都不懂的人,从哪里知道的这些?”
宋向阳说的这些数据,是相对保守的数据,因为他知道后面几年,大家都是种湘矮9号杂交水稻。
但是,刚开始的前几年,大家对杂交水稻有些误解,所以选择比较慎重,没有选择杂交水稻。
而且,很多人觉得杂交水稻的种子贵一些,所以,他们选择的都是一些常规的水稻,光种子的选择上产出就会一亩少1-200斤。
再加上大家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只是生态肥和绿肥,对于化肥用的很少。
同时,很多人对病虫害防治都是慢慢种多了,才开始越来越有经验,生产队的时候,都是人工捉虫。
此前,像常见的白化病、卷叶虫等,都是以为用一种农药就可以。
也不管是三盖还是四盖,一股脑儿打上去,什么撒石灰、打浓醋各种土办法都试。
最后,各种方式都去用了,还是不行,一年的收成,差的让人心疼。
也正是这些因素,从分田开始,各种差异化就越来越明显。
那时候,还有些人单纯为了追求产量,一年种了早稻,又种晚稻,结果忙死忙活,发现还不如就种一波迟熟的。
尤其是像清水村这样,多高坡梯田的地方,一年到头都得扑在田上,容不得半点偷懒,根本没时间搞其他东西。
后面看别人产量提上来了,也开始种杂交水稻,用上各种化肥,包括农药的选择上也科学了些。
不过,等到大家都懂的科学种田了,也舍得投入了,温饱也都解决了,对种田也不那么上心了。
尤其是外出打工更赚钱和轻松些,很多人也就把田交给了别人打理,越到后面,像三等、四等都有些荒废了。
但是,相比很多发达些的地方,差异化已经很大了,刚起步就比人家晚了很多,还不用说交通、经济、产业这些。
不过,他眼下也总不能自己是重生过来,然后才知道这么多吧。
所以,只是编了个理由:“这都是我读高中的时候了解到的。”
大姐是初中毕业,所以对高中的内容并不了解,宋向阳想以此搪塞大姐。
“你骗鬼呢,高中还教你种田?不过,你说的这些听上去倒像那么回事。”
大姐又开始剁着猪食。
“所以,大姐,我有个想法,你听听看。”宋向阳讲的很有兴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