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章 人情世故(1 / 2)

加入书签

回到家,宋向阳从厨房木钩上取下一块野猪肉,跟母亲等人打了声招呼“出去有点事”,便匆匆朝大伯母家赶去。

母亲她们正忙着家务,宋向前在村里有几个朋友,送块肉给朋友不算稀奇,也就没多过问。

大伯母有些势利,谁家有钱就跟谁近乎。

如今房子虽被烧了,却也住进了一户人家的老房子。

房子破旧歪斜,好在能住人,而且堂屋和屋前面积大,大伯做篾匠活计施展得开。

眼下屋前堆满竹子,最近为赶活,一家人常往竹山跑。

大伯一般在家编篾,大伯母身体矮胖,平时都不怎么去。

“大爸,大妈,又在忙啊,看来今年能卖不少。”

宋向阳虽不太喜欢大伯母,有事相求,还是礼貌招呼。

“哟,稀客啊,平时请都请不来,今天咋来了。”

大伯笑着抬了抬头,继续手头活计,大伯母则剁着猪食,斜眼瞅他道:

“你们猪都烧死了,这猪肉哪来的,咋黑乎乎的。”

宋向阳明白,大伯母早知道他和四叔打野猪的事,她瞧不上四叔,没去凑热闹,故意这么问。

“这不是沾四叔光,搞了头野猪,给大爸大妈尝尝。”说着递上肉给大伯母。

野猪皮黑,还没咋熏,说黑乎乎明显是挤兑人。

“哎呀,这咋好意思。”大伯母嘴上客套,手却麻利接过。

“你四爸那么懒,还能搞到野猪。这下,你奶奶估计也不会骂他了,连年猪都有了。”

大伯也停下活计笑言,他这人老实,就是有点“耙耳朵”。

“大爸,大妈,你们忙着年活,地里还没开始弄吧?”

宋向阳有意引入田里话题。

“你哥他们都去山里扛竹子了,哪有空弄田。你大伯就靠这点手艺,年底不抓紧,过年喝西北风啊。”

大伯母这话倒是实情,年底篾货好卖,价也高些。

她把野猪肉送进灶房,又回来剁着猪食,也不招呼宋向阳坐。

“还是你们能干,不像我游手好闲。”宋向阳也压根没想着做,只是先放低姿态。

“你啊,有个好爹,在家睡懒觉都行。”

大伯母瞥他一眼,剁猪食的劲儿都大了几分。

“再好也不能管我一辈子,将来还得靠自己是不。”

宋向阳走到大伯跟前,看他编箩筐:“大爸,你们高背冲的田不少吧,听说要种高粱?”

宋向阳清楚,他们偷偷挖了几块山田,准备来年种上高粱呢。

“就几块干田,牛都犁不了,不提前挖,明年种不了谷子。不像你们上面的田,挨着山泉水。”大伯母抢着遮掩。

宋向阳他们那儿,田多但零碎,大伯母家的田大块,只是取水得从上面引下来。

而且,边上他们有块大山,后面几年都是种西瓜、橘子,田和菜地照顾起来不费劲。

“大爸,大妈,要是把高背冲的田给你们种,乐意不?”

宋向阳试探着问道。

“你们那有1亩7、8分吧,都给我们,你们喝西北风?有这好事?”

大伯母停下刀,眼睛放光地问道。

宋向阳知道,大伯家巴望着多几亩田,大女儿嫁出去户口都没迁,等分完田才利索迁走。

“我们家没人会犁田、耙田,打谷子还得雇人,我又懒,不像哥哥们勤快有力气。要是有近点、小点的田,还能照应着。”

宋向阳顺着“懒汉”形象说下去。

“你啊,好日子过惯了,没你妈,你们姐弟几个都难长大。”

大伯母虽对他家有意见,对母亲勤劳倒是认可的。

“所以啊,等姐姐们嫁了,家里田就靠我嗯妈一个人,我是指望不上的。所以,就想跟你们换块田,不知道大爸大妈肯同意不?”

“换田?换啥田?”大伯母顿时就警觉起来。

“用高背冲1亩7、8分田,换你们溪水口6分田。”宋向阳解释,“你们那6分田交25%公粮,我们的交20%,亩积按1亩5算。”

“”队上给溪水口均产850斤,高背冲均产500斤,可你们施了肥,咋也能打5-600斤。”

“而且,换了后,取水也方便了,哥哥们以后分家田也多了,平时也没啥矛盾,是不?”

宋向阳心里有数,自家田精心侍弄能打近2000斤谷子,那6分田能打4-500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