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章 除夕夜(1 / 2)

加入书签

感谢《北风哥》的打赏,感谢《墨遇岁月》、《迷糊懒洋洋》、《快乐的老娘们》等老板的超多推荐票,人数太多,我就不一一感谢了,怕说我水字数。

同时,也十分感谢各位看官老爷的收藏和持续追读。

前面每天更新太多字,导致第一轮推荐有点仓促。

不过,不要紧,只要大家能继续追读就很开心了。

后面我也会继续多码字的,已经有了一些存稿,后面有日更万字的大爆发,而且剧情也会越来越多,请大家继续追读~~~

-----------------

母亲率先在猪圈门旁,手脚麻利地临时搭起一方供桌,又将早已精心备好的供品,一一摆放整齐。

那供品琳琅满目,有猪头,有猪蹄,还有嫩豆腐。

此外,白花花的米饭,香醇的米酒,软糯的糍粑,瓜子、花生和糖果,摆满了一桌。

随后,母亲燃起三炷香,双手稳稳地持香,高高举过头顶,面容庄重,朝着猪圈的方向,虔诚地拜了三拜。

她口中念念有词,尽是感恩猪神过往一年庇佑的话语:

“猪神在上,承蒙您的恩泽,我家猪儿这一年顺遂长大,没病没灾。今个儿特备下这些薄礼,望您来年依旧眷顾,庇佑咱家猪儿膘肥体健。”

念完,母亲扭头看向宋向阳,神色严肃,轻声吩咐他也要庄重行礼。

宋向阳赶忙上前,学着母亲的模样,恭敬地拜了三拜。

这时候,清水村各处都陆续响起鞭炮声,噼里啪啦,热闹非凡。

母亲生怕祭祀时的火星,点着猪栏上的干草,便一直守在旁边,眼睛眨也不眨,直等到香烛燃尽,才放心地回家。

刚进家门,母亲又忙着张罗起来,指挥姐弟几个将灶房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那被柴火熏得黢黑的厨具,姐弟们也用心地用丝瓜皮擦拭,不一会儿,就变得锃亮发光。

紧接着,母亲又在堂屋里架起一根长凳,再次摆上供品,开始敬起灶神。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灶神祭祀完毕,母亲这才步入厨房,着手准备年夜饭。

今晚的年夜饭,也算是极为丰盛。

上次村里分的草鱼,切了一半,和着萝卜炖成一锅奶白色的鱼汤,

一小碗猪头肉炒笋片,

一小碗竹鸡炒野葱,

一小腿鸡肉炒仔姜,

还有一大盘大白菜。

母亲先是将一个果盘端上桌,里面盛满了红鸡蛋、瓜子、花生、糖果。

母亲脸带笑意,吩咐几姐弟一定要吃上一个红壳鸡蛋,说是吃了能祛病消灾,新的一年健健康康,然后才能动筷吃饭。

以往,每到年关,母亲都会给大家用红纸,包上一两块钱的红包,图个喜庆。

而今年宋向阳代替父亲,给一家人都包上了一个鼓鼓囊囊的十块钱红包,引得大家一阵欢呼。

就连母亲,平时紧皱的眉头,都舒展了很多。

因为晚上要看电视,为了避免到时屋子里挤满人,乱糟糟影响吃饭,一家人得提前吃好年夜饭。

待大家吃完,母亲又马不停蹄地忙活起来。

今年借住在别人家,堂屋供着别人的祖宗,母亲便在一旁架了一张长桌代替。

又是一番摆供品、点香、燃香烛的操作。

一番虔诚祈福后,母亲吩咐宋向阳放鞭炮。

姐姐几人和母亲则赶紧躲进房里,关上门,捂着耳朵。

宋向阳深吸一口气,拿起十二颗超大的炮仗。

这可是有讲究的,预示着一年十二个月,要是赶上闰月,还得再加。

这些大炮仗威力惊人,好多都是平日里用来去溪里炸鱼的,不仅引线短得吓人,响声更是震得人耳膜生疼。

村里不少人都曾被炸断过手指,宋向阳心里也有些发怵。

他抽出一根香,小心翼翼地一个个点起来,每点完一个,就像扔烫手山芋似的,快速扔得老远。

“砰!砰!”

那响声震耳欲聋,尤其在这木房子的堂屋里,直震得楼上木板缝隙里的灰尘簌簌直落,如同下了一场灰雨。

按照习俗,所有炮仗都必须听到响,才预示着来年月月风调雨顺。

可这还不算完,放完大炮仗,还得放一挂一千响的鞭炮。

等到所有鞭炮放完,屋子里早已硝烟弥漫,呛味浓重得让人直咳嗽。

而那些早早守在屋外,准备来看电视的小孩子,此刻却像发现了宝藏,在地上欢快地捡着还没有引燃的小鞭炮,你争我抢,不亦乐乎。

确认屋子里好一阵没了鞭炮声,母亲几个才打开房门,合力搬出电视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