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章 建瓦窑(1 / 2)

加入书签

接下来的很多天,宋向阳都是在帮着村里修马路。

期间又去赶集做了一次生意,把个体户的材料也都提交给乡政府了。

乡政府的办事人员很热情,一听到要搞个体户了,也是很支持。

占地的审批手续和开采许可也是给他开了绿色通道,一个多小时就给他办好了。

而且送到县里工商所的文件都没有走挂号信,都是让班车师傅给带去的。

所以,没过两天,宋向阳就拿到了个体户的营业执照。

宋向阳一拿到营业执照,就到乡里的税务代办点登记了。

这下,办瓦厂的手续算是齐全了。

这件事一落地,宋向阳就让林场的那位师傅,给自己运了建瓦窑需要的砖头、水泥、钢筋,都是严格按照刘开富的规划走的。

所要建的窑,一次性可以烧两万片瓦,可能比乡里的大瓦窑要小上一些。

但宋向阳觉得这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

因为再过几年,就有些人要修砖房了,瓦窑只是一个过渡的赚钱形式。

等到修马路的事情一结束,宋向阳又带着家人一起去收拾场地。

先是把那些池塘里还剩余的一些残渣给清理掉,又把牛栏全部给打通成工棚。

接着,又弄过来一些木桩和木片,支起了几张半身高的长桌,方便到时候做工作台用。

而水库喂鱼的事情,则暂时让刘有财帮忙照看着。

下午的时候,刘开富也来了,应该是忙完手中的活计了。

他仔细的在四周看了看,选了一块地势稍高的区域。

那里通风好,也不容易灌水。

他用木棍画了一个大致的范围,算是圈定瓦窑的大小。

又仔细的瞧了瞧宋向阳几个建的工棚,觉得很是满意。

之后,又很谨慎地去查看了水源的位置。

人家之前造纸的时候,已经用水车搭建好引水的了,所以,他也觉得很妥当。

于是,他又帮着把工棚里一些稍微不平整的地方,给修整了下,以便走路的时候更平坦些。

宋向阳对刘开富认真的态度很是认可,觉得每个月三十块钱是非常的划算。

当时两人聊的时候,宋向阳还说年底核算的时候,如果效益好,还会包上一个大红包。

这让刘开富都有些喜出望外。

要知道,他虽然是个石匠,每天也就一块五的工钱,而且不是每天都有。

而宋向阳给的工钱,都相当于自己父亲的工资了。

这在当下的农村,很多单位上的都比不了。

那时候,一个民办老师都才十多块钱一个月。

所以,第二天建瓦窑的时候,刘开富异常的积极。

不仅和他儿子搬来了很多以前自己弄瓦厂的工具,就连做石匠的锤子和矬子都带来了。

父子二人都不用安排,就开始在瓦窑的那里定线、挖地基、打地坪。

宋向阳几人也没闲着,担的担砖头,运的运土,和的和水泥。

大家都忙的热火朝天。

等到第三天的时候,瓦窑已经初步建成了,就差一个烟囱和窑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