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要我家搬出去?(1 / 2)
随着春笋和笋干的销路都有了可靠保障,宋向阳终于能毫无顾忌地放开手脚收购春笋。
他在村里告示旁,郑重地贴上了一张收购通知。
这通知就像一把火,点燃了村民们的热情。
原本那些还对宋向阳收笋断断续续有些埋怨的村民,一听到消息,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
每天天还未亮,他们就迫不及待地钻进竹山,直到天色抹黑,才背着一袋袋沉甸甸的竹笋从山里艰难走出。
他们满心期待着能用卖春笋的钱,为自家儿女多积攒些学费,也期望在开春时,不用再四处凑西借,为那买谷种的钱发愁。
宋向阳在为自己谋利的同时,也间接帮了村里许多没有其他挣钱手艺的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
此时,恰逢清明时节。
清水村村民大多姓刘,以往清明,大家基本上会先集中为一个共同的祖宗祭坟。
那祖坟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山包,连一块墓碑都没有。
但这并不影响村民们的虔诚,村里刘姓的每家每户都会凑上份子钱,接着便敲锣打鼓,浩浩荡荡地结成一条长龙去拜坟。
祭坟结束后,大家还会一起吃大锅饭,热闹非凡。
今年,村民们手头因为卖春笋宽裕了些,凑的份子钱比往年多了不少。
于是,那锣鼓敲得更响,鞭炮声震耳欲聋,幡帐、纸屋等祭祀用品也准备得格外丰盛,大家都尽情地表达着对祖先的敬意。
祭奠完老祖后,各队又分成小支,前往各个山头祭奠自己最亲近的祖宗。
整个清明当天,清水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过年,只不过这热闹不在村里,而是在各处山头。
再加上天空飘着纷纷小雨,整个清水村都笼罩在一片朦胧缥缈之中。
宋向阳一家情况有些特殊,连族谱都没有。
如今在清水村过世的祖宗,也只有爷爷一人,奶奶家父母的坟头都找不到了。
所以,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先去爷爷的坟前拜祭。
在拜祭的途中,大家还在山头采摘了一些山菇、蕨菜和小竹笋,准备用来做午饭。
母亲心里一直惦记着梦里再也见不到爷爷了,于是在坟前十分虔诚地跟爷爷念叨新家的方位,就好像爷爷真的能听到一样。
大伯母看到母亲这样子,小声地跟自己的小儿子嘟囔道:“就差没给你爷爷烧一副地图去了。”
之后,一行人又来到溪边,在潺潺的溪水旁烧了一些纸钱和纸衣。
那纸灰随着溪水缓缓流向远方,也带着这一家宋姓人对老祖宗深深的缅思。
奶奶也在一旁低声念叨着一些话,仔细听来,大概是在跟她未曾谋面的婆婆和公公诉说着家常。
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样,以往宋向阳家都是和几位叔伯一起出份子钱准备大锅饭。
这一次,宋向阳主动承担了所有的份子钱。
他心里想着,能有这样一件事把一大家子人团结在一起,就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至于钱财,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他非常乐意出这份力,维系这个大家庭的纽带。
只要大家能够和睦团结,以后的份子钱他都愿意独自承担。
然而,大伯母在饭桌上依旧阴阳怪气。
如今三叔和四叔家因为在瓦厂干活,日子逐渐有了起色,大伯母心里更是充满了意难平。
宋向阳实在不想听她在饭桌上东拉西扯,吃完饭后,便匆匆前往大礼堂,去忙自己的正事——说服那两户至今还住在大礼堂的人家搬出去。
“哟,你个大老板怎么今天有时间跑这来了?”一位头发上还夹杂着干草的妇人,看到宋向阳到来,十分惊讶,连忙起身说道。
她正在几块石头搭建的简陋灶台上煮着米饭,旁边一口变形的铁锅里,还留着早上吃剩的青菜。
旁边摊开着两张破旧的竹席,上面仅仅铺了一些稻草和半截棕垫,一看就知道,自从经历上一场大火后,他们的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就连装油和盐的瓶子,都是半截且有些开裂的。
“嬢嬢,忙着煮午饭呢,吃什么好菜呀。”宋向阳脸上挂着笑容,蹲下身子,在旁边搓了搓双手,烤了下火,试图拉近与妇人的距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