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章 满堂彩(1 / 2)

加入书签

紧接着,宋向阳深吸一口气,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发言:

“乡亲们、各位领导、叔叔阿姨们,大家好!我叫宋向阳,来自清水村。”

“承蒙乡里厚爱,给予我这样一个珍贵无比的发言机会,我内心感到十分荣幸。”

“此刻站在这里,我的心情既激动又不安。激动的是,我能代表清水村登上这个演讲台,与大家分享我的平凡故事;不安的是,我清楚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微不足道,未来我还需鼓足干劲,奋勇向前,再接再厉!”

宋向阳的开场白真挚诚恳,瞬间拉近了他与台下听众之间的距离,让大家不由自主地对这个年轻小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

随后,他缓缓打开了话匣子,开始娓娓道来自己的创业之路。

从最初靠着卖蛇酒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到后来果敢承包水库、精心开办瓦厂、用心养殖鸭子,再到前阵子忙着制作春笋和笋干。

当他讲到刚刚启动的种蘑菇项目时,原本有些嘈杂的会场瞬间安静下来。

这事情,让大家觉得很新鲜。

主席台上的领导们也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在他身上,眼神中满是好奇与关注。

尤其是顾书记,看着宋向阳,嘴角微微上扬,也不知道他此刻在想些什么。

不过,宋向阳十分谨慎,对于自己未来的规划,他只是点到为止,并未深入展开。

他心里明白,台下坐着的都是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精明人自己的一些新奇想法一旦说出口,就可能被别人抢先一步付诸实践。

临近尾声的时候,宋向阳挺直了腰杆,提高了声调,声音中充满了力量和激情,慷慨激昂地说道:

“之前我做生意的时候,不少人说我瞎折腾,包水库要时刻防范洪水的威胁,办瓦厂得时刻警惕窑塌的事故,养鸭子又怕遭遇病害的侵袭,跑销路更是四处奔波,磨破了嘴皮子,受尽了委屈。”

宋向阳说的略微有些夸张的成分。

“可咱们山里人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怕过啥?”

他的眼神带着一种坚定,“多亏了县里和乡里的政策扶持,我才能一路走到现在。不仅税收减免了一部分,办理各种手续的时候,乡里也为我大开绿灯,提供了诸多便利。”

“如今,我开上了拖拉机,看似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这仅仅是我致富路上迈出的一小步!政府给政策,干部搭台子,可真正要把日子过好,把事业做大,还得靠咱们自己脚踏实地去干!毛主席说过‘农村大有可为’,未来还有数不清的致富门道等着我们去探索。只要我们敢想敢干,咱们这些农村出身的人,未必就比城里人差。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迈出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宋向阳的最后这段话掷地有声,那股子豪情壮志就像一阵旋风,迅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顾书记率先带头鼓起掌来。

刘开盛见书记都鼓掌了,也赶紧使劲鼓掌,脸上满是骄傲和自豪。

这是他第一次,从心底深处认可了宋向阳。

他这才意识到,这一次,宋向阳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更为清水村争得了巨大的荣光。

原本他还担心宋向阳在演讲稿上耍花样,故意让村子出丑,没想到宋向阳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真诚的态度,赢得了全场的喝彩和赞誉。

台下的众人也被宋向阳的故事和激情所深深打动,一时掌声犹如雷动。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普普通通、年纪轻轻的小伙子,竟然已经干出了这么多了不起的大事。

而且,从宋向阳的言行举止和坚定决心来看,他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不可限量。

不少人甚至已经开始暗自盘算着,等会议结束后,一定要找宋向阳好好聊聊合作生意的事情。

只不过,在颁奖的时候,宋向阳趁着靠近顾书记的机会,轻声说道:“顾书记,等下我想单独跟您聊点事儿。”

顾书记微笑着拍了拍宋向阳的肩膀,爽快地答应了。

毕竟宋向阳与另外五位致富能手都荣获了两个奖项,再加上之前那精彩的发言,让顾书记也对这位年轻小伙子充满了好奇,十分想听听他到底有什么想法。

宋向阳获得的两个奖项,一个是“模范致富能手”,一个是“先进劳动个人”。

奖品是两张奖状和两个热水瓶,热水瓶的内胆被竹编外壳包裹着,上面分别印着这两个荣誉称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