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上门议亲(1 / 2)
天还未破晓,清水村的公鸡才啼过三声,宋向阳就被母亲的脚步声惊醒。
他睁开眼,看见母亲正借着煤油灯的光,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块米花糖用油纸包好。
竹篮里的糍粑粉还冒着热气,在晨光中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再睡会儿吧。“母亲抬头看见他,“多睡会养养精神,人看起来也光鲜些。“
宋向阳摇摇头,翻身下床。
窗外的梧桐树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他想起昨夜父亲在煤油灯下反复叮嘱的话:“提亲时要先敬茶,左手托杯底,右手扶杯沿......“
此刻已完全清醒。
他麻利的赶紧洗漱了起来。
“这是你第三遍照镜子了吧?”
不一会,三姐看着宋向阳一直站在镜子前调整着领带,笑道。
“怎么样?还算精神不?”宋向阳侧头问道。
“精神,要不要给你头发上再抹点猪油,梳个大背头?”三姐打趣道。
宋向阳白了三姐一眼,继续调整。
日头刚刚爬出山头的时候,他才心满意足的走出房内。
此时看见父亲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但依旧笔挺的中山装,眼神中透着庄重。
“爸,给你买的西服你咋不穿呀!”宋向阳疑惑道。
“今天你才是主角,我只要穿的干净整洁就成了,再说了,我一辈子都没穿过那玩意儿,穿上去怪不自在的,到时候怕话都说不明白。”父亲笑着回道。
宋向阳摇了摇头,知道父亲简朴惯了,便没有再坚持。
之后,一家人将准备好的礼品一一搬到拖拉机上,礼品堆得像一座小山,有肥美的鸡鸭,活蹦乱跳的鱼虾,包装精美的烟酒,还有按照母亲列的单子准备的各种传统礼品。
这些礼品,比起人家下聘的也不遑多让。
“哟,看起来是有好事呀!”邻居见着此番情景,笑着道。
“走个亲戚。”母亲怕事情尚未定下来,早早说出去不好,所以找了个理由。
“你们可真是舍得呀,这怕不得有几百块了。”邻居对于走亲戚这么阔绰也是十分的惊讶。
“平时少走动的,算是累在一块了。”母亲搪塞道。
邻居见他们几家子忙的不可开交的样子,便转身去喂猪食了。
只是在暗自思索:这哪家的亲戚要这么隆重,平时也没听说呀!
母亲望着邻居的背影,摇了摇头。
这一趟搬礼品,周遭的人基本都问上个几遍。
母亲每次都是不厌其烦的回复着。
她今天心情也格外的舒展,想着儿子的事情一定下来,那她多年的心愿也就达成了。
吃了这么多年的苦,总算是有了些幸福的甜头了。
只是她有些话还没好跟宋向阳说,因为二姐和三姐的婚事还没着落,这个做弟弟的已经开始说亲了。
也不知道村里有没有人说闲话。
不过,宋向阳并不担心这些。
自己的姐姐长的都很出挑,如今自己生意发展的还算顺利,家境自然也不差,不担心二姐和三姐的婚事。
等到东西全部堆上车,三姐叉着腰望着车斗问道“带这么多东西,会不会压坏拖拉机?”
“这是规矩。”母亲把最后一捆通辣椒系在车斗上,“当年你爸提亲,连个鸡屁股都没带,就提了一只鸡。”
说起这事来,母亲至今都觉得还有些委屈。
父亲听到母亲的话,只是笑着摇了摇头:那不是自己家穷,没办法嘛!
-----------------
拖拉机突突突地驶上盘山公路,露水打湿的轮胎在泥路上留下蜿蜒的痕迹。
父亲坐在副驾驶位,怀里抱着个蓝布包裹,里面是一副银镯子。
那是母亲陪嫁的,本来是打算下聘的时候送的。
但母亲不知怎的特意叮嘱这次也一并带上。
前世的时候宋向阳结婚的时候也没有三金,只有这副银镯子和一副耳钉。
是后面结婚很多年后才补上的。
所以宋向阳这次也没有反对。
他想着这次先送上银的,后面办婚事的时候再补上金的。
“当年我追你妈,走了二十里山路,鞋帮子都磨穿了。”父亲突然开口,“你看这路,现在多平坦。”
宋向阳笑而不语。
父亲那一辈人确实苦了些,连打个米都要挑上几百斤重的担子走上几十里山路。
这一世,怎么也得让家里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