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8章 上林场看山买山(1 / 2)

加入书签

刘开盛瞧见宋向阳,有些惊讶:“你之前跟村委说要一个月筹钱,这才大半个月,你就来了,这筹钱速度,可真够快的呀!”

宋向阳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将手中的布袋稳稳地放在桌上,缓缓打开,一扎扎码得整整齐齐的现金映入眼帘。

他开口说道:“我也是绞尽脑汁,想尽了各种办法才筹到的。眼瞅着开春没多久,就盼着赶紧把那些山拾掇妥当,好尽快种上草药。”

刘开盛一边全神贯注地仔细清点着钞票,一边说道:“我可是在村里拍着胸脯打了包票的,说你对种草药这事信心十足,大家这才同意让你入股,一起买山种草药。”

宋向阳神情认真,连忙回应:“最近这段时间,即便忙着其他事儿,我也没少往新华书店跑,买了好些种植草药方面的书籍。看过那些书之后,我对种草药愈发有信心了。而且我还向那些做草药收购生意的同学打听了,咱们第一批先种板蓝根,这几年板蓝根的行情相当不错,价格一直在稳步上涨。”

“板蓝根生长周期短,适应性又强,市场需求量还特别大。通常来讲,从播种到采收,大概只需6到8个月,是个‘短平快’的种植项目。”宋向阳接着兴致勃勃地介绍道,“据我多方打听,要是管理得当,一亩地一般能收获干货300到400公斤。要是碰上好年景,风调雨顺的,再精心照料一番,部分地块甚至能突破400公斤。”

刘开盛听得极为认真,一边听,一边在心里默默思考、计算着。

突然,刘开盛问道:“那收购价是多少钱一斤呢?”

宋向阳赶忙回答:“湿货五分钱一斤,干货一毛钱一斤,而且是不限量收购,有多少收多少,这是我同学跟我说的原话。要是到了药店出售,价格能达到两块到四块一斤。”

他又补充道,同学说这个价格其实都还偏保守了,在大城市,价格或许还会更高。

宋向阳心里清楚,板蓝根的市场行情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在特殊情况的时候。

就拿1988年来说,上海爆发乙肝,当时板蓝根的行情瞬间疯涨,价格从原本的每公斤1元左右,短时间内就飙升到了24元,那价格走势,相当惊人。

刘开盛暗自沉思了许久,缓缓说道:“照你这么算下来,确实是一笔不错的投资,比种杉木苗划算多了。”

宋向阳点了点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的租期,木材也就只能成长一批,卖不了多少钱,虽说日常维护的人工成本低些。但草药生意就不一样了,年年都能种植,年年都有收成,收益回报那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

“行,那明天我、村长还有你,咱们一起去林场走一趟,先把那些山头给定下来。不过,接下来具体需要哪些步骤,得投入多少人力,会有哪些开支,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你还是得详细写个计划书。这份计划书是给其他村干部看的,他们同意得很勉强,要是能有一份详尽的计划书,说不定他们就不会再有疑虑了。”刘开盛说道。

宋向阳爽快地应道:“这个没问题,您不说,我自己也已经草拟了一份,回头就给您。”

就在这时,宋向阳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对刘开盛说:“林场管理站站长是林香的父亲,要不把林香也叫上吧,有她在,沟通起来或许会方便许多。”

他心里想着,这次去林场买山,要是林香能一同前往,事情说不定会进展得更加顺利。

而且,林香也正好能借此机会回家和家人团聚一下。

刘开盛点头说道:“这当然好,我可听说上次你和你爸还去她家拜访来着?有你们这层关系,那沟通起来就更顺畅了,说不定我们村里和林场多年的合作关系,在某些方面还比不上你和林场因为林香而有的这层关联呢。”

刘开盛显然已经猜到了上次宋向阳和父亲去林场的意图。

宋向阳并不想含糊其辞,但还是谦逊地恭维道:“村里和林场合作这么多年,我哪能跟村里比呀,我也就是沾沾林香的光,期望林场在一些细节上能多通融一下罢了。”

......

第二天清晨,天色刚蒙蒙亮,天边还泛着鱼肚白。

宋向阳、刘开盛和村长便早早地等在了村口。

不一会儿,林香迈着轻快的步伐来了。

宋向阳发动了拖拉机,载着几人一同朝着林场进发。

驾驶座位上,宋向阳和林香并排而坐,两人有说有笑,时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

而刘开盛和村长坐在车斗里,一路上,拖拉机在崎岖不平的土路上颠簸前行,车斗里的两人被颠得东倒西歪,双手紧紧地握着车斗的边缘,自始至终都未曾松开过,脸上满是紧张与无奈。

来到林场,林场管理站的院子里一片寂静,唯有几棵粗壮的大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树叶沙沙作响。

在林香的带领下,宋向阳等人径直朝着站长办公室走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