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2章 勇于担当 突降机遇(1 / 2)

加入书签

宋向阳与村委干部们众志成城,紧密协作,每一个行动都有条不紊。

他们穿梭在泥泞的药山间,或弯腰扶起倒下的药苗,或奋力清理滑坡的泥石,或精心修复被冲垮的沟渠,忙碌的身影成为了药山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宋向阳与村委干部们日夜相伴。

他们一同在风雨中奔波,一同在困境中思索,频繁的交流与深度的合作,悄然为彼此开启了一扇重新认知的大门。

此前,在不少村委干部心中,对宋向阳的评价犹如云泥之别,褒贬不一。

有人惊叹于他年纪轻轻便挣得了一份不错的家业,可更多人却心存疑虑,觉得他不过是踩了狗屎运罢了。

毕竟,曾经那个游手好闲的宋向阳,早已在大家的记忆中留下了太过深刻印象,与如今这个全身心投入生意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伢子啊,以前看你整天闲逛,还真没想到你能有今天这番作为。”

一次劳作的间隙,一位年长的村干部直起腰,用搭在肩头的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感慨地说道,语气中满是惊讶与好奇交织的复杂情绪。

宋向阳闻言,停下手中扶正药苗的动作,直起腰,脸上露出谦逊的微笑,回应道:“满满,以前是我不懂事,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后来经历了诸多波折,才幡然醒悟,明白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地混日子。”

“是啊,这转变可谓天翻地覆。就拿这次药山的事儿来说,便能看出你是一个有担当、有干劲的人。”

另一位干部在一旁接过话茬,眼中闪烁着认可的光芒。

在共同应对药山危机的过程中,宋向阳展现出的果敢决断、勇于担当的精神以及过人的智慧,逐渐驱散了大家心中对他的疑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他毅然决然地独自承担了补苗的费用,毫无怨言。

同时,精心组织各项恢复工作,从清理滑坡的泥石到修复被冲毁的沟渠,从补种药苗到搭建防护竹篱笆,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细致入微、井井有条。

他不辞辛劳,日夜奔波在药山与村子之间,那忙碌而坚定的身影,深深地烙印在了众人的心底。

刘开盛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他不禁暗自反思,自己此前对宋向阳的认知实在是太过片面,完全看走了眼。

一天傍晚,劳作结束后,夕阳的余晖如金纱般洒在村子里,给整个村庄披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

刘开盛主动找到宋向阳,两人并肩坐在村口那棵古老的槐树下,微风轻轻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刘开盛凝视着眼前的村庄,缓缓开口:

“向阳,这段时间你的表现大家都有目共睹,你是一个有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我和其他村委干部经过商议,一致觉得你有能力为村子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所以,我们打算推荐你进入乡政协。”

宋向阳听到这话,整个人瞬间愣住,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反问道:

“进入乡政协?”

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都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机遇降临。

如今猛然听到刘开盛这般抬举自己,他一时之间竟不知所措。

刘开盛轻轻拍了拍宋向阳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鼓励道:“你绝对行的!你看看你一路走来,把瓦厂经营得红红火火,平菇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还积极投身村里的草药种植项目。你头脑灵活,干劲十足,又对村子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些都是你的巨大优势。进入乡政协后,你能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为村子发声,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这对咱们村子的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之前你跟我说种草药的事情时,说实话,我当时心里也没底,是硬着头皮拍板同意的。村里近些年一直靠砍树卖树维持生计,这种单一的经济模式让我忧心忡忡。我心里清楚,必须做出改变了,否则再过几年,村里就真的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