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二姐莫名想上夜校(1 / 2)
在清水村,刘开盛扯着嗓子,通过高音喇叭成天宣传读夜校的事儿。
那喇叭声在村子上空回荡,可几天过去了,响应者寥寥无几。
偶尔有几个村民,也是稀稀拉拉地晃到村委,满脸写着疑惑与现实。
“都在问免不免费,要多少钱。”刘开盛一走进新搭建的煤业合作社办公室,就满脸懊恼地冲宋向阳抱怨,“压根没人关心读夜校到底学啥。还有人想着自家孩子没上过几天学,指望在夜校捞个文凭,真是异想天开!”
他一边说着,一边重重地坐在椅子上,脸上的表情仿佛在说他面对的是一群无可救药的人。
宋向阳起身,倒了一杯茶水递过去,神色温和地劝慰:“这事也不能全怪大家,观念转变需要时间。
这样吧,我先安排我那几个厂子的工人去上几天夜校,等他们回来,现身说法,或许更有说服力。”
宋向阳心里清楚,村民们向来务实,空口白话很难打动他们,实实在在的例子才是关键。
刘开盛端起茶杯,“咕咚咕咚”几下就把茶水灌了下去,像是要借此把满心的郁闷都冲走。
突然,他皱了皱眉头,问道:“你这茶叶是今年村里茶山新采的吗?喝着有股淡淡的清香,和咱们采的不太一样,没什么苦味。”
刘开盛对茶叶的味道很敏感,毕竟村里家家户户都与茶有些渊源。
宋向阳也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缓缓说道:“这是林香父亲给我的,今年的新茶,不过是林场那边茶山的,几棵老茶树上的。”
宋向阳对这茶的来历记得清楚,林香父亲送茶时还特意提过。
“不应该呀,他们那边的茶树,可都是咱们这边提供的子树。论年头,咱们这边的茶树可比他们的久多了。”
刘开盛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抠出杯底的茶叶,放进嘴里嚼了嚼,像是要用这种方式细细品味其中的差异,回忆着以往喝过的茶叶味道。
“咱们这边采了茶,晒干就完事。他们那边还加了两道烘烤工序,所以茶香味更浓,口感也更清香。”宋向阳耐心解释道。
他之前听林香父亲详细说过林场制茶的改进过程,知道这多出来的工序带来的变化可不小。
“那回头我得找林站长讨上一两斤,这用来招待客人再好不过了。”刘开盛盯着杯底剩下的茶叶,眼中满是期待。
在他看来,这么好的茶叶,用来招待客人,面子上肯定有光。
“说到这,你正好可以把这事跟村民们讲讲。”宋向阳接着说,“他们加的这两道烘烤工序,就是从夜校学来的本事。你想想,村里家家户户每年都采几十斤茶叶,除了自家留用一些,大多都贱卖了。”
宋向阳深知村民们对茶叶的处理太过简单,白白浪费了好资源。
以往,每到采茶季,村里的茶山就热闹非凡,村民们成群结队地去免费采摘。
可新鲜的茶叶,一斤只能卖上5分钱。
要是按照林场的方法烘烤成茶叶,价格能涨到五毛钱往上,一下子翻了十倍。
这巨大的差价,宋向阳相信,比起那些大道理,更能让村民们对夜校有个清晰的认知。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宋向阳预想的那么顺利。
当刘开盛按照他的建议,把林场茶叶的事儿在村里宣传开后,依旧没多少人动心。
只有几个踏实上过小学的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名去读夜校。
这几个人在村里算是有点文化底子的,对知识多少还有些渴望。
就在宋向阳为夜校的事儿发愁时,家里传来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消息——二姐竟然想去读夜校。
这让宋向阳颇为惊讶,因为在他印象里,二姐一直忙着家里的事,对读书之类的事儿并不上心。
原来,大姐前不久嫁了出去,家里的农事因为宋向阳换田之后确实少了许多,家里应付起来轻松了不少。
而且,随着家里光景越来越好,二姐也开始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
恰好,夜校里有一位老师,是二姐以前的高小同学。
两人偶然间重逢,交谈之下,二姐对这位老同学有了不一样的感觉,心里渐渐泛起了涟漪。
她想着,去读夜校,就能多和这位老师接触接触,说不定能成就一段好姻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