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5章 指出“明路” 迎难而试(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一大早,宋向阳便来到村里的电话亭。

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张书记办公室的电话。

电话那头,传来张书记熟悉而亲切的声音:“喂,哪位?”

宋向阳满以为会是秘书接的,还想着如何介绍自己,听到张书记的声音,顿时轻松了几分。

“张书记,我是清水村的宋向阳啊!”宋向阳急忙说道。

“哦,小宋啊,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张书记的语气中带着几分关切。

宋向阳叹了口气,将县里停止搬迁项目、终止与村里各项合作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张书记。

“张书记,现在村民们都指望我,可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您能不能给我指条路?”宋向阳的声音带着几分期待。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张书记缓缓说道:“小宋啊,你说的这个情况我也有所耳闻。新上任的县官员有他自己的发展思路,县里集中力量搞沿河文化和美食街道,这是大局。我现在已经调到外地了,不好直接插手县里的事情。”

宋向阳的心沉了下去,但仍不死心地问道:“张书记,难道就没有一点办法了吗?我们村投入了这么多,村民们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办法不是没有。”张书记接着说,“你得从新书记的发展思路出发,看看能不能找到结合点。既然他要搞沿河文化和美食街道,你们村有没有什么特色可以与之结合的?”

宋向阳眼前一亮,连忙说道:“张书记,我们村有不少特色农产品,还有一些传统手工艺,比如琉璃瓦制作,还有农家乐的农家菜,这些都可以和文化、美食结合啊!”

“对呀,你可以试着把这些整理成一个方案,去找新书记沟通。不过,我听说新书记现在带队去外地考察了,你得等他回来。在这期间,你把方案做详细、做扎实,让他看到你们村的潜力和诚意。”张书记耐心地指导着。

“好的,张书记,太感谢您了!我一定照您说的做。”宋向阳感激不已。

挂了电话,宋向阳感觉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虽然他有点不看好那个沿河街的项目,因为老县城已经有一半的人都搬到新县城去了。

弄这么多消费项目,人流才是关键。

如今人都走了大半,老县城又交通闭塞,不如新县城四通八达,靠什么聚拢人气?

但是急于出手自己滞销的多项产品,他也只能按照张书记给的思路去试一试。

他立刻回到合作社,召集刘开盛等骨干成员开会。

“张书记给我们指了条路,我们得从县里新的发展思路入手。”宋向阳将张书记的建议告诉了大家,“我们把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还有农家乐这些资源整合起来,做一个和沿河文化、美食街道相结合的发展方案,等新书记回来,就去找他。”

“这主意好啊!”刘开盛兴奋地说,“咱们村的琉璃瓦要是能用到沿河街道的建筑上,那得多出彩!还有那些特色农产品,也可以供应给美食街道的商家。”

“但是,要把这个方案做好,可不容易。”刘开富担忧地说,“我们得详细了解沿河街道的规划,还要对我们村的资源进行详细评估和包装。”

“没错,这是个大工程,但为了村里的发展,我们必须得做。”宋向阳坚定地说,“大家分工合作,刘书记,那就麻烦你负责联系乡里,了解沿河街道的详细规划。其他人,去统计村里的农产品产量、特色手工艺的制作流程和优势,还有农家乐的菜品特色。咱们争取在新书记回来之前,把方案做出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向阳和村民们都忙碌起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