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拜师(求订阅)(1 / 2)
杨荣深思了下,接着问道:“老夫还有一问,你可想过此时河套平原的情况,如若没有驻军,鞑靼可能随时南下。”
“杨大人,学生对此时河套平原的驻军情况了解不多。
但学生认为,此时河套和黄河中游地区不是优先治理之地。
最重要是黄河下游、淮河水系地区。
也就是中原地区河南、山东、凤阳府等地河道治理。”杨为先略作思索,然后认真地回答。
金幼孜闻言,也有些疑惑:“为何?”
“金大人,学生认为最主要是人口,结合经世济民,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此时吾大明不及万万人,北方各地区的良田都种不完,何来有百姓跑去大西北垦荒。
二,此时皇上威望正盛,鞑靼等游牧民族何来敢犯河套地区。
三,经济不足,结合人口不足,无法实施西北地区垦荒。
如若黄河下游、淮河水系治理好,中原民生经济必将恢复,必将成为不弱于江南等地产粮。
届时,人口增多,余粮充足,才能移民边疆......”
杨为先抽丝剥茧,条理清晰,缓缓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众人听后,久久沉浸在思考之中,回味不已。
直至一刻钟后,才渐渐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好,好,非常好。”众人都高兴地大喊起来。
张泌看杨荣还想继续问的,连忙打断道:“杨翰林,吾等要不要边吃边聊,这天气冷,菜都快凉了。”
“哎,老夫一时高兴,都差点忘了,来来,吾等边吃边聊。”杨荣拍了下大腿,笑着说道。
“哈哈哈,吾等边吃边聊,小兴,坐吧。”张泌站起身,让众人坐下吃饭。
众人重新落座后,杨为先开始为众人介绍起桌上的菜肴。
众人品尝之后,无不交口称赞,对杨为先的才华与厨艺赞不绝口。
随后,大家边吃边谈,话题转到了黄淮河水系治理之策上,杨为先一一详尽地解答了众人的提问。
回答让众人深感满意,纷纷赞叹不已,甚至有人提议要向永乐大帝举荐杨为先,以展现其才能。
突然,一道庄重而严肃的声音传来:
“杨为先,你可愿意拜老夫为师。”
原本嘻哈热闹的氛围在众人中,瞬间沉寂下来,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声音的源头——杨荣。
“我......我......”
杨为先被惊喜冲昏了头,但又很冷静。
因为在想能不能拜师?
拜师了,王秀才怎么办?
“傻小子,还犹豫啥,还不赶紧跪下。”张泌瞪了一眼,连忙催促。
“杨为先,难道老夫不足以当你老师?”杨荣笑着问道。
杨为先想了下,不知怎么办好,只能装作无辜:
“杨大人,您的才华,学生非常钦佩。
只是学生读书入学堂时,已经拜过恩师了。
如果此时再拜您为师,学生不知如何面对曾经的恩师。”
“哈哈哈。”
张泌闻言,没想到杨为先这么聪明的人,也有呆傻的一天,摸着胡须大笑起来:
“傻小子,亏你读了这么多年书,谁说的只能有一个恩师了。
你那入学堂恩师,怎能和现在的恩师比,两者关系都不一样。
一位是教尔读书识字,一位是教尔出仕做官,为政一方......”
杨为先听到后,内心欢欣不已,如果是这样,那肯定要拜了。
毕竟这拜的可不是一般人,那可是青史留名的大人物。
看到杨为先那满脸开心的样子,杨荣嘴角不禁勾起一抹笑意,随即又收敛了笑容,严肃地再次问道:
“杨为先,可愿拜老夫为师。”
“学生见过恩师。”杨为先连忙快步走到其身前,双膝下跪行礼。
“哈哈哈,恭喜杨翰林,喜得佳徒。”众人纷纷恭贺道。
杨荣看着杨为先对自己行跪拜礼,满心欢喜。
收的佳徒,未及冠便考中直隶举人,来日定是定能金榜题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