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评卷(求订阅)(1 / 2)
曾棨接过试卷,反复审阅,不仅细致品味了王英所标注的名言名句数遍.
还逐一深入研读,从首场七篇八股文至末场五道经史策的每一篇内容。
阅读之中,曾棨心中不禁涌起由衷的赞叹。
文章笔触锋利,见解独树一帜,对时务策略的剖析深刻透彻,字字精炼,闪耀着智慧与深度的光芒。
其结构之严谨,逻辑之清晰,直击问题要害,实为难得一见的佳作,令人拍案叫绝,深感敬佩不已。
王英见曾棨全神贯注地凝视着试卷,不禁微笑,静静地在一旁注视并耐心等待着。
过了大约一两刻钟的时间,宁静的氛围方才被打破。
“嗯,王老弟,你不觉得这份卷子很像某人写的?”曾棨抬头笑着问道。
“难道是......”王英回了一句,陷入思考中。
曾棨看着王英的样子,笑了下开口念道:
“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上下之情壅阏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
曾棨念完后,随即站起身,指着试卷圈起来的地方说道:“还有这一句,“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
“还有这里,“深入基层,体察民情,解决民忧,推动落实”。是不是和那小子的治水之策的思想有点像。”
王英一边倾听着,一边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似乎想起了什么,于是开口说道:
“曾兄,这样一说,还真有点像那小子写的。”
“不是像,就是那小子写的。”曾棨肯定的回道。
王英疑惑道:“曾兄,为何如此肯定?”
“老夫多少还是指点过这小子,他做的文章,还是能认出来的。”曾棨摸着胡须,笑了笑道。
王英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显得有些犹豫不决,随后开口问道:“那曾兄觉得这份卷子点为何名次?”
“嗯......此卷名次有些难定。”曾棨思索片刻,有些不确定地说道。
二人略微思索了片刻,王英的声音便淡淡的传了过来。
“不如就点为五魁首?”
“不可,此名次不能相符。”曾棨毫不犹豫的拒绝道。
王英察觉到曾棨不悦的表情,误以为自己言语有失,连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后说道:
“那就点为今科会元,如何?”
“嗯?王老弟也学会趋炎附势?”曾棨一脸坏笑的说道。
王英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胡须,笑着道:“曾兄又不是不知道这小子可是杨大人的爱徒,还深得皇上青睐。”
“那也不可点这小子为今科会元,这份卷子的整体水平,虽说属于上等,但还欠些火候,四书五经文章稍显差些。”曾棨想了想,淡定的说道。
“那曾兄认为该如何?”王英神情庄重地问道。
曾棨随即再次翻阅了试卷,片刻后,认真地道:
“就暂定为第二十一名,待和诸同考官商议后再说。”
王英听闻是这样的名次,略作思忖后,点头表示赞同。
考虑到会试以五经取士,从二十道五经文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二十一,也还说的过去。
-----------------
二月二十五日的夜晚,注定是一个充满喜悦与紧张的时刻。
自十七日那晚起,杨为先等六人连续七日沉浸在紧张的闭关学习中,直至此刻方得闲暇,再次相聚共饮,享受片刻的欢愉与放松。
而此刻,距离会试放榜仅剩两日之遥,众人尚不知晓,在遥远的贡院里,考试名次正被一一排列,静待揭晓。
杨为先为何有空就与刘江等五人聚会,不仅仅因为彼此间谈得投机。
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与大家的情谊,增进相互间的了解。
常言道,朋友常聚,友情自深。
更何况,刘江等人在直隶乡试中均名列前茅,按照过往会试的惯例,直隶乡试前三十名往往能顺利考取进士。
像如唐伯虎般这种运气不好的,终究只是少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