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我之所愿也,亦不我所愿(求订阅)(1 / 2)
杨为先低着头,回忆起自己这些年,以及最近几日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
或许未经这些,也不会有这般感受吧!
略微思考片刻后,抬头看着两位长辈开口道:
“一开始是挺难过的,想不通自己为何不是三鼎甲。
可走在长安街这一路上,小兴回想过往,也许这个名次真的不适合自己。”
“嗯......嗯,还有呢?”
“这些年来,小兴一直小心谨慎,以和为贵、与人友好,甚怕冒犯得罪某人,亦无意引起一些人的反感。
可还是有些人处处针对我,挑拨是非,令人不厌其烦。”杨为先看二人对自己点了点头,继续感叹道。
“你三年连过六关,以十八岁的年龄考中进士,走完了无数人几十年才走完的路,怎能不招人针对。”张泌一脸严肃看着他。
“张爷爷所言甚是,小兴领先他人太多,做了太多异于常人之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孙儿可能真的不适合这三鼎甲。”
杨为先连连点头,脸上哀愁起来。
杨荣和张泌对杨为先有如此的感悟,非常欣慰,二人相视一眼,默默笑了起来。
看着二人这欣慰的笑容,杨为先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赶紧塞了两口菜到嘴里。
杨荣看着自己这爱徒,脸色凝重,缓缓说道:
“你能这般想的开,为师非常欣慰。
也不瞒你,如若不是陈璲和周翰在翰林院,你也不一定能多拿几张试卷。
吕尚书对你之事,也并非空穴来潮。
不仅是和为师等人有所嫌隙,也因你才华横溢,以及文章策论所不喜。”
“多谢恩师相告,小兴感激不尽。”杨为先听后,连忙拜谢道。
杨荣摆了摆手,继续道:
“这状元本来应该是你的,而皇上问为师二人意见后,最终未定你为状元,你可能明白吾二人的心意。”
这状元没了,还真跟你们有关啊!
就说不会无缘无故问自己有何感受的。
杨为先看到二人对自己严肃的表情,回想刚才自己的感想,以及上午低头冥思的时刻,自然的笑了起来,随即拜谢道:
“甚是感谢为师、张爷爷处处为我着想,爱护照顾小兴。”
“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你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对其影响甚大,以后要牢记此言。”
张泌拍了拍其肩膀,教导着。
“孙儿,谨记。”
杨荣和张泌看着杨为先凝重地表情,笑了下,三人继续边吃边聊了起来。
又谈论起了今年大明朝发生的大事,如半个多月前交趾起义,倭陷松门卫,黄河沿岸州县赈灾之事。
一开始,杨为先从二人口中听到这些事时,一扫刚才的可惜可叹,兴奋地倾听,并认真记录下如今大明朝当前的各方处境。
随着话题的深入,隐隐地发现如今的大明朝甚是艰难。
虽说如今是永乐大帝当朝,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有本事也无法照顾全局。
十几年前那场大战,中原各地死伤无数百姓,遍地荒野,满目疮痍。
之后又修运河、征蒙古,耗资巨大,徭役征敛不息,加上连年天灾,民众困苦,济宁州就是最好的呈现。
如今永乐大帝一心要灭蒙元残余,对这沿海倭寇侵扰、交趾反叛,也只能被动防守、镇压。
也怪不得多年以后,弃交趾、严海禁。
人家遣使来贡,还设宴好好款待,可这倭寇的骚扰掠夺,还是不断发生,真是可悲可叹!
杨为先一开始还挺兴奋,能提前了解朝中之事。
可这越听越难受,勾起了数百年后那一场场、一件件,让无数人撕心裂肺、刻骨仇恨之事。
来到这大明,富甲一方、亦或者权倾天下,老婆孩子热炕头真的好吗?
想着想着,思索飘向了远方,那一幕幕高楼大厦、那一幕幕无数人抛头颅洒热血,往前冲的画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经过后世安逸、安康,不愁吃不愁穿这般好的生活,对比如今大明老百姓的处境,让人可悲可叹可笑!
杨为先不管前世今生都只是一个普普通通之人,哪里会有那么多忧其民之想。
好好努力奋斗,过得好不就行了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