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诸君一别(求订阅)(1 / 2)
三月十二,晨光熹微,朝露日升。
“杨府”内外便有人热火朝天干着活,从院内搬运着打包好的行李,放上大门外的马车上。
杨为先指挥着杨东、杨猛等人,把昨日装好的衣服、特产等重要物品放在马车上。
剩下一些不重要被子、挂碗瓢盆等都送给了周围的邻居们。
经过大半个时辰的辛勤忙碌,当和煦的阳光温柔地洒满大地,悄然拂去京城三月里残留的丝丝凉意,队伍已整装待发,准备踏上归途。
站在“杨府”大门口,杨为先、杨东、杨猛等人心情各异,有喜有悲!
在这座院子住了不到半年,却要离去,或许就是悲!
衣锦还乡,面见父老乡亲,或许就是喜吧!
众人默默地注视着面前宅院,都不由自主的流下那一滴滴眼泪,随风飘去。
“走吧!回来的那一天不会太远!”杨为先呼出一口气,对着大家鼓励道。
众人默默回头,看着骑在高头大马上,那英姿飒爽的身影,内心瞬间涌起一股力量,毋庸置疑的相信他。
擦下眼角的泪水,收拾起心情,调整状态,众人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安抚好马儿,准确出发。
“驾!”
杨为先一声令下,三骑一马车缓缓动了起来,沿着总布胡同街道向东走。
刚走没两步,周围的街坊邻居纷纷打开大门,向杨为先一一道别。
“杨公子,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你可要记得回来看看俺们啊!”
“俺家闺女给你留着,别忘了回来!”
.........
众人挥着手,道着内心深处不舍的话语,纷纷流下了泪水。
短短相邻二三个月,却给人留下无限的美好回忆。
“乡亲们,为先多谢诸位这些时日的照顾。
祝大家今后丰衣足食,幸福安康无忧,阖家欢乐!”
杨为先拉住马儿,看向四周,抱拳回道。
“快,快,狗蛋......跪下,磕头。”
看着停下的杨为先,街坊邻居们纷纷让自家的孩童跪下,向他磕头行礼着。
“祝先生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学生日后定不会辜负先生期望。”
“砰!”
“砰!”
“砰!”
一声又一声碰响,回荡在街道四周,余音环绕,这一幕幕场景,让人不禁流下泪水。
杨为先没想到自己只是教了一些时日的孩子们,此时却对自己的情意却如此深切。
不由自主的流下泪水,对着这帮孩子们喊道:
“汝等好好学习,日后先生可要考察汝等学业。”
“学生谨记。”
看着这帮孩子们奋发图强、灼灼有神的样子,杨为先笑了起来,骑着马,昂首挺胸,激昂高涨的往前走。
三骑一马车,来到东城墙,向北沿着街道,去往朝阳门。
不急不忙,穿梭在人群之中,遇到熟人停下打个招呼,然后继续前行。
大约走了一两刻钟,才来到城门处,按照规定排了一会队伍,经过盘查后,出了城门。
“这!
这!
这!
怎么你们都来了?”
杨为先看到眼前的景象,无法言语,不知该如何形容。
此时,城门出口处,刘江、董璘、陈询、撒祥、周鐩,还有一帮直隶同年们,站在放着酒碗的几张桌子前,笑呵呵的看着杨为先。
最让杨为先想不到的是,江西、浙江、福建、等同年们也来了不少。
如状元李骐,二三甲进士尹凤岐、王暹、习嘉言、王一宁、晏铎、金濂、何文渊等一大帮人。
直隶之人来送行,还倒是正常,毕竟是同乡人士。
不管何时,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乡党永远都是最最牢固的“朋友圈”。
可其他地区的同年能来,这是让杨为先不敢想的。
毕竟前几次宴会,大家可都是争锋相对、你争我夺,为自己、为家乡获得好的名声。
难道是自己好人缘奏效了?
“吁吁吁......”杨为先连忙停下马儿,翻身下来,走向前方。
陈询走上前一步,拍了下杨为先肩膀道:
“兴弟啊,没想到你骑马这么帅!”
“当真是潇洒自如,英姿焕发,好一个男儿郎!”刘江笑着夸赞道。
杨为先尴尬地笑了下,随后问道:“你们怎么来了啊?”
“我们要是不来,你是不是准备偷偷的离开。”董璘嗔怒道。
“兴弟你这不告而别可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