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荣归母校(1 / 2)
次日一早,杨为先和往常一般完成晨练。
随后带上杨东三人骑上马,前往太和县县城。
回来三日,忙完村里之事,也该去拜访拜访昔日县学老师、同窗们,以及那位父母官陈兄。
四人坐下的马,都是当地改良的蒙古马,也就比西北之地陕西、关西七卫,以及河北、辽东之地马种略差。
对骑兵来说非常嫌弃,可让杨为先这帮老百姓使用,已经是绰绰有余。
蒙古马在这江淮地区养育改良,作为乘用型马匹,还是非常好用。
能一人一马,除了因杨家现在每年收入几千两银子,能养的起以外。
也得感谢老朱在此地安排老百姓养马,使得乡亲们养马经验丰富,马种数量稍稍有余。
太和县坐落在广袤无垠的平原之上,四周道路平坦而开阔,四骑骏马扬鞭疾驰,一路风驰电掣。
不过短短两个时辰,四人的身影便已经赫然出现在了太和县城门的前方。
有了前些天亳县经验,四人距离县城一二里地,就放慢速度,慢慢骑去。
而且,杨为先也学聪明了,事先准备好了自制布口罩。
这样一来,既能有效地避免被人认出从而被拦下,又能起到防晒和抵挡风沙的作用,一举两得。
快靠近城门口时,四人才摘下口罩,杨东上前悄悄和巡检衙役说了几句话。
巡检衙役看了眼杨为先,确认是本人,悄悄行了个礼,便放行。
四人随即上马,快速进入城中,兵分两路。
杨东拿着拜帖前去县衙,而杨为先三人则先回杨府稍作休息,等那位“陈兄”消息。
来到杨府,杨为先被眼前的大门震住了,眼睛瞪得圆圆,嘴巴张了老大,愣在了那,而杨云、杨猛二人也都好不到哪里去。
朱红大门上镶嵌着金色门钉,两旁有威严的石狮守护着,门上高悬的匾额书写着“杨府”二字。
门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且宏伟壮观。
从东南角的大门往西望去,这三进四合院大约占两三亩地。
看着这大院,杨为先属实没想到,自家会在这县城购买扩建这么大。
自己北京城买的那二进大院,跟眼前这杨府完全没的比。
原本以为老爷子等人几十年来过着清苦的生活,肯定会舍不得花费巨资,既在村里建造宅院,又在县城购置一座大宅子。
现在这一看,这县城宅子大小豪华,不比村里在建的宅子差多少。
更别说身处的位置,周边距离文庙、县衙、县学都不超过二里地,黄金地段啊!
就算放在后世,这位置、面积大小,没个千八百万,连看房的机会都没。
更别说身份上能不能抗住。
怪不得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这该死的时代,太容易让人腐败咯!
“是少爷回来了吗?”
就在杨为先三人愣住遐想时,虚掩着的大门后走出一位四五十岁的老头子,眯着眼睛跑前来。
“原来是老赵啊,你这耳朵挺灵的啊,能知道我来了。”
杨为先认出了此人,笑呵呵打趣着。
“嘿嘿,夫人跟俺说过少爷这几天会来县城,俺这就一直守在门口接少爷。”老赵摸了摸头,傻笑着。
“行。”
杨为先点了点头夸赞下,随后吩咐道:“你让人把这马牵去好好喂喂,等会我还出门。”
“好勒,俺这就去办,少爷你先进屋休息。”
杨为先点了点头,让杨猛二人把马交给老赵看管,随即走进院内休息。
有着刚才在大门被震撼在,此时走进院内,杨为先淡淡看了看周围风景设施,和迎面而来的丫环们打个招呼,便来到后院厅堂坐下休息。
三人喝着茶,闲聊一会,就看到杨东走了进来。
“兴哥儿,帖已送到。
知县大人跟我传了话,今晚要让他坐东。”
“行,你先坐下休息,午饭后去县学走走。”杨为先摆了摆手让其坐下。
随着杨东坐下,杨为先开始问着他们最近收集村里周边,以及县城的一些事。
午饭后,稍作休息,杨为先带着三人前往县学。
刚走到校门口,迎面碰到熟人,就听到其大喊起来:
“快来人啊!”
“快来人啊!”
“快来人啊!”
“为……为先兄回来啦!”
杨为先感觉不对劲,连忙制止道:
“陈兄别喊啊!”
这位陈兄好似没听到杨为先的话,急冲冲地就往校内跑去,拦都拦不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