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章 离村前的部署(1 / 2)

加入书签

杨为先拿起手中的纸笔,边写,边讲道:

“制出如松江布那只是小赚。

更重要是做出能媲美杭绢、苏绸的棉布才能赚大头。

要做出这般好的棉布,技术工艺很重要。

这前期投入很大,需要让叔伯婶娘们多花点时间钻研技艺。

特别是木匠制纺织机这块很重要。

只要能提高纺织效率,卖最普通的棉布,这纺织厂也有赚头。”

杨平、杨荣等族人,听完杨为先的解释,陷入了沉思之中,他们关于商业这块接触的少,而且还不识啥字。

对于杨为先方案中各种价格、重量、数量、利润等计算,一知半解。

只知道能赚钱,最主要还亏不到他们。

他们只要把地里的棉花卖给厂里就行,而且说不准还能进入厂里工作。

老爷子对于自己大孙子这个新赚钱法子,非常看好。

毕竟这几年家里生意,可都是杨为先参与指导才火起来的,现在又当了官,见识多,肯定不会出馊主意。

杨父和二叔两人,这些年数学计算不比小学生差,经过一番指点,对于杨为先的这份纺织厂方案瞬间领悟,非常有看头。

理解了这套方案的两个人相视一笑,彼此点了点头,随后,杨父先问了出来。

“赚不赚钱先不说,兴儿你可有想过这布匹生意不好参与啊!

我听你王叔说,这一块大头可是被江南那帮人握着,可不好进去。”

“你二叔我这几年也问过不少布匹商,这绫罗绸缎不是谁都能卖的。

咱们要是真弄出这媲美它们的棉布,能守的住吗?”二叔跟着问道。

老爷子听到杨父两人的观点后,想了起之前变蛋一事,不由得担心起来,关切地劝说道:

“兴儿,要不这棉布生意咱们就不做了。

现在每年收入也不少,加上咱们族里的地也在慢慢增多,也不缺差那点银子。

没必要为了这点银子,弄出不少事。”

看到杨父和二叔还要继续询问,杨为先急忙打断道:

“这生意上的事不用担心,等到时候真做出质量好的棉布时,都不知道过去几年了。

现在咱家主要还是办厂,先从纺织技术提高开始。

之后的事你们就不需要考虑那么多了,我会找人搞定的。”

老爷子父子三人看到杨为先这般有信心,坚定的眼神,也就没有纠结下去。

毕竟这些年走来,杨为先从来没打没把握的仗。

老爷子拍了拍孙儿的肩膀支持道:

“行,就按照兴儿你的安排,纺织厂咱们就办了。”

杨平老爷子注意到老爷子看了过来,连忙附和道:

“俺老头子不懂生意,要是有啥需要的,俺支持!”

“俺也支持!”

“支持!”

“支持!”杨荣老爷子几家人也都反应了过来,纷纷举起手赞同道。

看到成功说服家人支持,杨为先随即组织起来,将各项事务一一安排下去。

老爷子带着老年组负责在村里选地,招人建厂房。

杨父和二叔带着叔伯、堂兄等人在县周边招技艺精湛的纺织、木匠工人来。

包吃包住,月底还发粮,还是给进士老爷家打工,不用卖身,这工作太香了。

-----------------

仅用了三天时间,就成功招收了六十名精通纺织和木匠手艺的男女老少。

趁着芒种还有一段时日,杨为先和家人带着这帮工人,在临时搭建的厂房里开始了棉花纺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