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9章 班子信息(1 / 2)

加入书签

礼送到,收开心,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这日后,杨为先和曹县上上下下班子团队就是一条船上的人,只要杨为先往上挪,曹县班子也能跟着吃香,喝碗汤。

酒桌上,众人好似多年好友,欢声笑语不断,气氛热烈而融洽,每个人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外面戴三班头等人和杨为先这屋敬过酒后,则各自嗨起来。

酒宴,酒宴,肯定不是光喝酒。

国人的传统,什么时候都不会丢,酒桌上多少还是要谈点事,聊聊心。

喝着喝着,杨为先就熟悉了自己手下这套班子的情况,对核心人员了解的差不多。

刘主簿快奔四十的人,河南省岁贡生,一下放就来到曹县干了六年。

黄典史是三十出头,承其家里人的官,一直干到现在。

王巡检三十五岁,一身腱子肉,是个练家子,这职位也是从家里传下来的。

周教谕五十出头,拔贡生,年纪虽大,只要不聊学问,还是放得开的。

这人最主要是资历老,永乐初就来曹县,要不是上面没人,加上出身一般,不然怎么着也是为政一方。

然后剩下赵驿丞、吴司吏等属官,也都是三四十岁,家都是曹县或者山东。

整套班子组成,都还行,功名身份是不高,可都身家清白,这后面开展工作,没有太多外来压力。

除了这些之外,杨为先还了解到其他一些关于那几个村族的事。

好比如王巡检、戴三,还有一些衙役、书吏等,多多少少都是跟那八个村族有关。

上面关系是没盘根接错,可

还好杨为先没有想过要动曹县这些村族的蛋糕,不然工作开都开展不起来。

把曹县班子人员的信息了解之后,杨为先根据现场众人的交谈,还有这几日遇到的事,分析出了重要信息。

这小小的一个曹县,也是分派系的。

以刘主簿为首,

黄典史这个本地人,多年的地头蛇,加上三班六房一些人,是为本地派。

最后,王巡检、戴三,还有一些属官等人,是另一伙本地派,而且或多或少和村族有些交际。

三派之中,刘主簿和黄典史来往多些,应该也是有些利益交流。

这样一梳理,杨为先就知道为何王巡检会率先退出他们的团队,对自己投怀送抱。

这是猜出自己对百姓的心,以民为本,不会伤害和他们有一些交际的村族、底层百姓,最主要是看重他的巡检司。

一二十人的团队,不是一根绳,有好有坏,日后的利益都分到一些,还是好掌握的。

曹县班子的事情打听完,杨为先也没闲下来,这中午的饭局没打听李知县等人信息,甚是可惜。

现在趁着酒桌机会和刘主簿等人,打探了解定陶县信息,弥补下。

能知道一点是一点,总比没有强,多少也能提前做些准备。

定陶县整套班子情况出身和曹县等人都差不多少,大部分也都是本地人,子承父业这种。

毕竟这些不入流的官吏、衙役等,吏部或地方一把手等人一个个去到处铨选安排,那不得累死。

所以基本上不出意外,上下打点好,这些位置都会传下去。

铁打的吏,流动的官,不无道理。

新官上任,怕的不是当地有品级“官”,这些核心班子。而是

要是一上来就触及,危害这些地头蛇的利益,给你使绊子赶你走都是轻的。

严重点的,安排些江湖义士、毛贼、地痞流氓来吓吓你,或者落水失足染个病等,只要不死,就陪你好好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