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曹县情况(1 / 2)
喝完鸡蛋面汤,垫垫肚子之后,杨为先便离开了知县宅,来到县衙大堂。
花了两日和刘主簿等人明争暗斗,如今收服曹县班子百分之七八十的心,也该正式交接工作。
晚一天治理曹县,就是对上万百姓生命的不负责。
走进大堂的时候,刘主簿、黄典史、王巡检等官员,三班六房等衙役、书吏全都抱着账册,有序排着队。
杨为先走到堂上坐下,刘主簿等人行礼,就开始准备今日的汇报工作。
按照老朱制定的受授职到任须知,接下来的流程则是了解曹县各项情况。
田亩、粮税、户口、仓库、窑冶、官吏、书生员数、诉讼事件等三十一大项。
这其中,对杨为先来说,最关心的还是钱、粮、人。
只要这三个掌握,搞好,曹县复兴指日可待。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虽然,知县是管一县政治、经济、军事、诉讼等一大堆的事。
作为后世一地书记、市县长、纪委、组织、政法委、检察长、公安局长等组合体。
但也不可能真的什么都包完,人的精力是有限,看的越多,越容易出事。
一个合格的领导,不一定什么都要会,会的多,反而不算合格。
只有给就足够了。
简单一句话就是,知人善用,人尽其才。
抓好核心的东西,掌控全局,才能坐的稳当。
人家嘉靖为何二十多年不上朝,依然稳稳当当掌握住大明,那自然是用好了人,控好了局。
杨为先虽然人生第一次当官,可怎么也是经过后世的熏陶,耳濡目染之下,有着恩师等人的教导,还是学到些经验。
做不到人家嘉靖那样,学到一半也行,至少能安稳待住那朝堂。
随着杨为先打开到任须知目录,摊开笔墨纸砚,向堂下刘主簿等人示意可以开始。
按照顺序应该是先汇报祀神、恤孤、狱囚、田粮依次往下,但杨为先觉得太麻烦,先听最主要的,就直接改掉。
得到示意的户房司吏武大走出,行礼然后开始缓缓念出:
“曹县户二千八百一十六,口二万一千三百六十五。
民田十一万八千九百七十六亩,官田一万五千三百六十六亩。
永乐十五年曹县,民田夏税麦四千一百八十六石,绢一百一十匹,秋粮九千九百八十六石。
官田夏税麦八百八十六石,绢二十一匹,秋粮二千一百八十六石.........
钱银一千六百四十四两......”
户房司吏说完,杨为先没有让其离开,让其又念了一遍,自己再重新记录核对一遍。
按照朝廷定下的赋税比例,官田亩大概收八九斤,民田亩收五六斤,杨为先大概核算下基本就知道数据不差。
看着这样实缴的粮银收入,是挺不错。
去掉朝廷每年不定的二至三成起运粮,最后也能存留一万二三千石这样。
把粮绢折算下,每年大概有个五千两这样的收入。
作为一个没有商业的县,这样的赋税留存只能算是普普通通。
这一点正经收入,是朝廷留给地方的,但不一定都是留下施政用。
地方上还有许多衙役官兵等人,这些都要地方自行解决。
以曹县每年这满打满算五千两,养活数百名衙役、司吏、巡检司官兵等人完,也剩不下多少。
如若一旦发生啥大灾大难,时间一长,就只能躺平等着了。
上面不拨钱粮下来,县里收入全养人,根本没有多的余钱赈灾办事。
有人,没钱,缺了一个都发展不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