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宣讲政策(1 / 2)
“政策如下,接下来县里将拿出一部分存粮,赈济大家,需要大家按照.........”
接下来的半刻钟,差不多七八分钟,都是独属于杨为先一人的演讲。
先把昨日和刘主簿等人集思广益,取其精华,详细商讨制定的方案说出。
征召人开荒,根据每人开荒的面积,分到对应重量的粮食。
每天干活,都有两顿标准一人餐,每顿饭会是两个馒头或饼,或两碗粥......
听到这样的福利政策,周围百姓反应不是很剧烈,和平时地主招人干活,没太多区别,都是包饭吃。
只是多了个发粮,想来也多不到那去,毕竟这是政府招人干活。
家里人口多的,可以响应这政策,人少的还要观望下。
众人又耐心等了一会,听杨为先讲出分粮安排。
每五天一统计,按照开荒面积一亩分十二两米,或一斤麦,或一斤三两粟米。
听到这,周围老百姓都开始躁动了起来,这分的粮太多了。
一个人一天辛苦点,要是能开荒一亩地,就能多养活家里一口人。
这要是发的粮省着吃,配点野菜、树皮,就能多养活两三口人。
再算上干活的人被包吃,这一家至少四五口人不用担心饿肚子。
这笔帐合计合计,比给大善心的地主家打工也不亏,很划算。
也就比进城打工收入低,可人家都招会点技艺之人,而且不见得招多少。
还有那大善心的地主,也是同样招不了太多。
众人强忍下内心的激动,认真听了起来,看还没有更好的消息。
抬起头,伸长脖子往台上瞅。
紧接着说到划分每个村就近开荒,每个人对应一个区域负责。
随着开荒,田地渐渐靠拢。
还有会把每个村个人开荒面积进行排名,前三名可以自由选粮,靠后者则只能随机分。
开荒的地,免税一年。
听着这些信息,老百姓们没有心情太大变化。
但当讲到最后一个政策内容——谁开荒的地,就放在谁名下。
众人此时彻底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已经不管会不会被衙役打板,纷纷高呼起来。
“县尊老爷威武!”
“县尊老爷升官发财,来年升知州。”
“升知府......”
“县尊老爷活菩萨转世。”
“县尊老爷,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县尊老爷,长命百岁,多子多福。”
.........
周围百姓你一言我一语,把能想到的夸赞全说了一遍,就差把万岁万岁说了出来。
有这反应,不稀奇,预料之中。
土地,对国人来说可是极大的诱惑。
谁不知道国人对土地的热爱是根深蒂固,是深植于血液中、骨髓里、基因内的喜欢,这可是经过几千年来验证过的。
要是有地种,能吃饱穿暖,谁没事喊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不仅包吃,还包送田地,谁会拒绝,谁会不喜欢。
还有粮发,这活谁不抢着做。
只要不是懒惰之人,接下这活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挣下一份家业。
杨为先经历过新时代教育的,对那铺天盖地的宣传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原因,了解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则是深入研究过。
要想最快收下曹县全体百姓的心,也就只有这个方法最快,鼓励你开荒,地都是你的。
如果还是按照以前那些官员的做法,为了让官面上好看,增加自己的收入,划开荒田为官田,那和那帮道貌岸然之人还有啥区别。
再说,这都成为官田,比民田多收的税又流不到自己手上,都给上面、老朱家拿去,何必干这苦活累活。
还不如让老百姓富足,搞些其他方面的收入实在。
还能得民心,政绩也不差,升官照样少不了,这才舒服。
随着杨为先伸手,衙役跟着喝止,现场才安静下来。
政策颁布完,少不了讲讲自己是多么好的官,会怎么对待他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