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7章 出城巡查(1 / 2)

加入书签

五月初一,天气晴朗,阳光明媚。

麦收季节一到,曹县百姓就开始忙碌起来。

天还没亮,只要家里能干的了活的,早早起床手持镰刀,匆匆赶往麦田。

田间地头,老百姓弯着腰,一刀一刀地收割着小麦,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落在泥土中。

虽然辛苦,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今年黄河没有泛滥,收成还不错。

最主要是,县里来了个青天大老爷。

老百姓们对未来的生活,都有了盼头。

早点收完这地里的麦,腾出时间响应县衙的号召,多开荒些地,种上秋粮。

等到了明年丰收,就能让县尊杨老爷多娶几房小妾。

年纪轻轻的,可不能光为俺们操劳。

作为曹县知县的杨为先,对治下的百姓这些想法,可全然不知。

此时他,在这个麦收的日子里,也准备参与一二。

按照朝廷的要求,地方府州县官员,每天都要升堂,分为早中晚三次。

早堂是卯时至辰时,大概五点到八点这样,先是三班六房杂役于承发房画押报到,称点卯。

然后治下各地区的粮长、按照地位挨次站立两廊下,向上级领导汇报收粮、田亩数量等情况。

中堂,则是中午十一点到下午两点,是用来问理词讼,办理公务。

晚堂,下午四点到六点,把之前没完成词讼处理,审录狱囚,然后总结一天工作情况,都搞定之后击鼓下班。

看这工作安排,就让人一阵头皮发麻。

每天工作时长,不比九九六差多少。

不仅每天工作长,一年到头放不了多少天假。

大明洪武时期定下,每年元旦放五天,冬至放三天,元宵节十天。

然后清明、端午、中秋一天,每月五号放假一天,这些假期算是比较常规的。

零零散散算起来,一比较,大明公务员的工作时间可比后世多。

特别是对杨为先这种,没人管的着,摸起鱼上面也不知道。

但他没有选择在县衙摸鱼,那样太累了。

一坐,坐一天不说,还了解不到老百姓的真实情况,这怎么能对应实施好政策。

还有那老朱明太祖,定下不允许官员下到乡村,这问题就更大了。

要求地方官吏、皂隶不下乡,是想着不让其扰民,看似为了保护老百姓。

可官员不实地考察,了解民情,怎么给你提高夏税秋粮。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杨为先为了当一个好官,一个不愁吃不愁穿的大大好官。

决定贯彻落实这些做法,在初一这个麦收的第一天开始,走访民间。

把刘主簿、黄典史二人留在县衙处理琐事,自己带着户房、工房、皂班,武大、张风、戴三等吏役。

顺便叫上王巡检这个当地人,指指路,介绍介绍。

对照着黄册与鱼鳞册,到一个个乡,一个里甲进行挨个巡查。

一天完成不了,就两天。

两天不行,就三天。

上任期间走完就行,就当一趟公费旅游。

这偌大个曹县,放在后世就是一个市,游玩的可不少。

这天一大早,辰时,杨为先就让众人换上便服,轻装上阵。

带着杨猛、张文、王忠三人,又让王巡检带了两个手下,再加上武大、张风、戴三等人,总共十三人。

出了城,往西南贾鲁河而去,也就是后世明清黄河故道这个方向。

去这,是杨为先有意为之。

在后世,曹县火的那段时间,杨为先多少看过些此地的地理短视频。

对这块区域情况了解不少,正好现在来到这,就需要实地考察,找找其开发潜力。

一路上,杨为先没有藏着掖着,穿着便服只是为了舒服,见到人还是摆明身份询问。

毕竟不认识杨为先的老百姓,那很少,没啥好瞒着的。

经过这几天开荒政策实施,曹县得有一大半老百姓都记住他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