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0章 各怀心思(1 / 2)

加入书签

郑福思索片刻后,站了出来,一脸为难的解释:

“回县尊,这滩涂沼泽地种水稻,不仅我等老夫想过,甚至祖祖辈辈都有去试过,但遗憾,都未成功。“

“是啊县尊,郑甲长说的没错,小民刘庄稍靠近滩涂沼泽,前些年小民也带乡亲们试过。

最后不仅产出甚少,这还面临着黄河决口之灾,靠近贾鲁河太近。”

刘甲长点了点头,跟着附和解释。

.........

听到众人说试种过,杨为先没有感到意外。

虽然黄河滩涂改成稻田,是后世工业时代成功,大面积铺开,但不代表古人就没有干过。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不单单是指文化、政治等,还包括其农业种植。

这种地,放到全世界,国人称第二,就没人敢说第一。

视田地如生命的老百姓,怎么可能说不去要那靠近水源的“良田”。

也就是因沙荒盐碱,费时费力不高产不说,还要交对应的粮税,让人不敢轻易耕种。

反过来讲,这帮老狐狸就是想要好处,不然就拒绝耕种。

杨为先暗自窃笑了下,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清了清嗓子:

“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十年九不收,年年闹饥荒。

如若这滩涂沼泽治理不好,想必就如此顺口溜吧!

本县有幸看过一些奇书,对这黄泛区种粮不易高产,多少有些心得。

想必此地到了冬春时节定是白茫茫一片,而且这土质尝起来应该有些咸又生涩的感觉。”

郑福闻言,老脸不自然笑了笑:

“嗯,县尊所说与实际相符,那县尊是有方法解决此事?”

“方法是有,可......”杨为先停顿了下,喝着茶看着众人。

“县尊真有好办法,不妨直说,我等老夫洗耳恭听,舍得那一把子力气。”刘甲长内心有些焦急。

“县尊请说,小民甚欲知此良策也!”

看到众人都有些焦急,杨为先笑着点了点头,缓缓开口:

“想要彻底治理,在挡住洪灾的情况下,需要修建黄河渠引水,旱时灌溉,涝时排涝,用黄河中大量泥沙来冲洗这盐碱地。

通过数月甚至是数年时间,来一步步改善土壤,选种改良适合的良种出来,

才能让其变成春夏麦浪滚滚,秋冬稻米飘香,鱼塘栉比鳞次,不次于江南的鱼米之乡。

但若要实现,所耗人力物力时间甚大,光建成那黄河渠,引水排涝,就要动用全县,甚至是一州一府之地。”

话音刚落,杨为先站了起来,朝北边弯腰拜下:

“承蒙皇上器重,让吾治理曹县,署州一事。

本县在任一天,就会花十分精力去解决这洪灾、黄泛滩涂之地。

定要尝尝这中原,这黄河灌溉出的曹县大米。”

“县尊有如此志向,下官钦佩不已。”

“小民相信曹县在县尊的带领下,定会成为那米麦粮仓......”

王巡检带着头和郑福等人起身,向杨为先行了一礼。

“话就不多说,本县承诺,只要愿意做的,至少三年内这改良地不收税。

诸位可有愿意带所甲户民,先挖渠灌溉,治理出一片良田的?”

说完,杨为先转身扫视众人,无形中给其压力。

-----------------

就在正厅商讨治理土地一事时。

王家大院偏厅里,也在商讨一些事。

王导坐在太师椅上,眉头紧锁,手一直放在茶杯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