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9章 商议修河道(1 / 2)

加入书签

自从沿着赵王河走了一遍后,回到县衙的杨为先一连不爽了几天。

怎么也没想明白这帮官员的眼光,会那么狭隘。

只顾自己眼前的事,不把眼光看的长远。

一条河道下游通,上游不通,还不如都不通。

让上游给你抗灾,下游就享福是吧。

看来都是一帮成大事者,不会在意那一城一池。

真是失一地,救天下。

不是当事人,就不管别人的苦,不是自己家,就不管他的好坏。

不管怎样,虽然心里不痛快,也难免抱怨几句,但不能跟那帮人学,不好好干。

杨为先既然接下了这份职责,这活还是得好好干。

毕竟不能辜负此地的百姓,这之后还得靠着人家实现自己的大计。

五月十八,阳光明媚

杨为先忙完晨练,走进县衙大堂,升完早堂后,便开始干起活来。

自上任也快一个月,对这知县每日的工作,也基本都熟悉了下来,没啥难度。

就算有难的,这些时日出去巡查,也基本都让刘主簿处理的差不多。

回来后,花点时间过一下人家怎么处理的,琢磨下就行。

只要钱粮和户亩没问题,其他事都小事。

什么司法诉讼这些,冤假大案哪有那么多。

基本上也都是些偷偷摸摸之事,冤没冤枉何必花那么多心思管,没敲鼓就行。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没必要插手太多人家的活,不然人家怎么能好好吃饭。

所以基本上杨为先都是盯好三班六房、等人开场大会。

每五日再单独叫上刘主簿、黄典史、王巡检开场小会,顺带叫上主题对应的三班六房头头。

听听汇报,掌控大局,引导众人多讨论总结,这才是一个领导该干的事。

不然都握在手上,不得累死。

前世当牛马,就算了。

好不容易来一趟这大明,也当牛马,那还不如一头撞死算球。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基本上这一天的文件都看了差不多。

该签的签,该批的批。

剩下不行的,就直接驳回重做。

不服气,不愿意做,那就滚蛋。

有着杨为先定下的绩效考核制度,多的是人想进三班六房。

工作效率靠前的,每月能发几十甚至上百斤粮。

不好的,要是还次次垫底,那就卷铺盖滚蛋。

说到这,发奖金肯定有些不合朝廷规矩,而且算下来耗费还不低,毕竟一来百号吏役。

所以这奖金的来源就很讲究,是大家都有的,却不一定都愿意做的。

自然就是那乱七八糟不合朝廷规矩的入城费、摊位费、报官费、出场费这些。

按照规矩吏役们收这些银子可都是要记录造册,给到县衙,待重新分配。

这分配,一般来说按规矩,知县、佐贰官、首领官、巡检拿大头,占个五六成。

可要一个县这县丞、主簿、典史啥的都有,而且人数还不少,就得占个六七成也说不准。

但这此时的曹县也就四人,占个五成就行。

根据往年来看,曹县县衙隐性收入保守有三千多两,多的一年有六千两。

除了这隐性收入外,还有一项所有官员都默许的,那就是收粮的那一脚。

就这洒出的损耗,一年就能从曹县近三千户百姓那收到十万斤粮。

每年这些收入加起来,杨为先拿两成,到手就有六百两白银,一百三十石粮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