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2章 局中局(1 / 2)

加入书签

此时,看似支持杨为先一方的人赢了,但赵御史等人却没有露出失望的表情,反而很淡定。

因为他们布的局,才刚刚开始,弹劾只是第一步。

这时,一位身穿绯袍五十多岁,长着一对三角眼的官员走了出来。

“皇上,臣有罪!

臣驭下不严,有失职之责,致都察院未曾查明,细情未悉,险些冤枉曹州知州杨为先。

请皇上宽宏大量,恕臣失察之罪,臣定马上进行全面整顿。”

话音刚落,赵御史等人也连忙走出请罪。

“请皇上责罚,臣等深知疏忽大意,请皇上宽恕!”

“.........请皇上宽恕!”

“.........”

一时间,大殿之中刚才还弹劾杨为先的众人,现在却纷纷厚着脸皮请罪,甚是好笑。

有些事,虽然大家都明白,可不能就这么算了。

掌管整个大明的永乐大帝,此威严不容侵犯,更不可能随意让

“刘观掌都察院失其职,驭下不严,罚俸三月。

监察御史赵安未查明情况、险些诬陷同僚于不义,监察御史冯斌......梁毅跟随行事,罚俸一月。

若再敢如此妄言,严惩不贷,定不轻饶!”

话音刚落,都察院左都御史刘观、监察御史赵安等人,连忙谢恩。

“谢皇上隆恩,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乐嗯了一声,点了点头让刘观等人起身。

一旁的恩师杨荣、陈询等人,看刘观等人已被受罚,也不好再说什么,只是觉得罚的太轻了。

到了这里,众人都觉得弹劾杨为先的事情已经结束,今日的早朝应该也要结束了,正准备等散朝的。

这时突然,一身绯袍的吕震站了出来,面容阴险,声音洪亮如钟:“启禀皇上,臣有话要说。”

“嗯.........”看到他站了发言,永乐大帝和众文武百官心中都疑问了下。

不管怎样,朝会不让人说话有点说不过去,而且还是一位掌管礼部重臣。

永乐大帝看了他一眼,微微颔首,淡淡说了一声:“准。”

“谢皇上。”

吕震清了清嗓子,一脸严肃的说道:“臣听闻曹州知州杨为先,才智卓绝,能力超群,勇于担当。

常怀为君分忧之心,常为百姓请命之举。

体恤百姓,重视教育,村村里里都有读书声。

其治下之地,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田税赋役稳步增长。

且有盈余修缮河渠,实为国之栋梁,民之福祉也。

任职期间清政廉明,民受其惠,世风改观。

此等功绩,诚为好官之典范,堪称吾大明声名远播、卓著功绩之良吏也。

为人敬仰、为人学习。

然则,臣以为,杨知州有如此才华和能力,更应为皇上分忧,为国出力,为民解难。

其上年亦曾言,黄河南北赋役有差,河南之地则地广人稀。

曹州建州城则无百姓,其上书迁移周边百姓或收集流民至其治下,以划分新县。

而今山东、河南、山陕仍有饥荒、灾民数量不少。

臣以为,不如同意杨知州之请,让其接收周边灾民至其治下。

如此一来,既可解灾民之困,又可彰显朝廷之仁德。

其又能为皇上分忧,为百姓解难。

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