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章 我愿意……(1 / 2)

加入书签

在这段时间,如果他贸然涉足高科技或重工业领域,以英吉利那些贪婪鬼佬的秉性,必定会想方设法逼迫他将生产线转移到英吉利本土,为那些洋大人们服务。

这可不是林楚涛的无端揣测,而是前世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英吉利的精明,不仅体现在他们建立殖民地的过程中,更体现在他们解体帝国的撤退策略上。

如果说建立帝国需要时代的机缘巧合和强大的武力,那么维持帝国的统治则需要完善的制度和坚不可摧的意志。而让殖民地帝国荣耀地解体,则无疑是一项需要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艺的艰巨任务。

早在五六十年代,英吉利的外交部就已经开始研究如何从殖民地撤退的问题。他们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设法保住英吉利、英吉利商人以及他们利益共同体的利益。

针对港岛这个东方明珠,现任港督麦丽浩早在70年代就亲自前往内地,试探高层的态度。试探过后,他深刻意识到,英吉利从港岛的撤退已经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

从此,港岛的撤退问题被正式提上了英吉利的议事日程。怎么撤退、如何撤退,都已经形成了详细的法案,这就是著名的“殖民地撤退法案”。

这个法案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尽可能榨干这座城市的最后一滴血,让英吉利的撤退利益最大化。

在房地产领域,港府订立了“郊野公园条例”,并规定每年卖地不能超过50公顷。这导致港岛可供居住的土地仅占整体土地面积的7%,而郊野公园却占据了40%的面积。

再加上每年有限的土地供应,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极度狂热,排挤了其他行业的投资空间。

而在工业领域,港府更是早有规定,港岛只能购买英联邦的重工业产品。这使得港岛成为了一个广阔的销售市场,却限制了本土工业的发展。

殖民地缺乏政治自主,经济上一向只能做母国的附庸。因此,港岛的工业逐渐没落,成为了英吉利撤退计划中的一枚棋子。

如果林楚涛在这个时候贸然发展尖端工业,掌握先进的技术,那么英吉利必定会不择手段地将其掠夺到母国去。

他们可能会立法强制要求企业搬迁,或者采取断水断电、频繁检查等手段进行打压。就像前世宝岛的半导体产业那样,在英吉利的打压下举步维艰。

因此,林楚涛一直谨慎行事,没有在工业方面大规模发展。他选择了一条更为稳妥的道路——通过街机生产线等轻工业项目来积累财富和势力。

然而,就在林楚涛沉思之际,骆天虹举着大哥大急匆匆地跑了进来。“大哥,赌王的女儿贺天儿打来了电话。”

林楚涛接过大哥大,笑吟吟地说道:“喂,贺小姐,找我是有什么事啊?”

“美刀,你在哪里?”

“我在西贡清水湾泡温泉呢?”

“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跟你当面说,你在清水湾哪里?我过来找你。”贺天儿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

“这样吧,你等等,我让天虹过去接你。”说完,他便挂断了电话,朝骆天虹吩咐道:“你给贺天儿打个电话,接她来庄园。顺便吩咐一下厨房,准备一些新鲜的鱼生和酒水。”

骆天虹打了一个OK的手势,便举着大哥大往外跑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